双十二淘宝谋新招 消费者表示“玩不起”
2012年11月24日07:56 京报网 孙超逸
[导读]淘宝“双十一”大促销超过190亿元的销售额还没有被淡忘,不少网民“双十一”购买的商品包裹依旧还在路上,但淘宝已经忙着开始操持下一个“自造节”了。
淘宝“双十一”大促销超过190亿元的销售额还没有被淡忘,不少网民“双十一”购买的商品包裹依旧还在路上,但淘宝已经忙着开始操持下一个“自造节”了。
昨日,淘宝正式对外宣布“双十二”大促销将从本月28日起开始预热,并表示,此次将不再统一设定商品折扣率,商家可“零门槛”参与,只为消费者“好玩,玩好”,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大部分消费者却显得“有气无力”,纷纷表示“玩不起”。
消费者“自设愿望”
对比淘宝“双十一”提出的“全场五折、免费包邮”的强力促销方式,此次“双十二”淘宝换了一种新玩法——“自设愿望”。
在“双十二”活动期间,消费者可以将自己想要买的商品统统加入购物车,不需马上结算,而销售这些商品的商家则可以根据自己商品的“被愿望”数来设定促销折扣,并显示在消费者的页面上,看到折扣后消费者再选择是否付款购买。
“‘双十一’我们的折扣是统一要求的,备货量事先也有沟通,但‘双十二’都是商家自己决定。”淘宝负责人表示,此次将不再统一设定商品的折扣率,买什么、卖多少由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决定,传统卖货、折扣促销的方式将成过去式。 今年“双十二”将向所有商家“零门槛”开放,而不是只面向大商家,只要商品有特色、商家服务好,再小的商家也会主动推荐。
此外淘宝还表示,“双十二”促销将“忘记数字”,不打价格战,不再以销量排名,而是希望消费者和商家都“好好玩玩、好玩就好”。为此还一改“货柜”式分区,独立设置了“爷们儿”、“美丽”、“新”、“特色”、“生活”五个主题馆。每个主题下,以各个生活场景提供50多个标签会场,供消费者自由选择。
小商家真能揽到顾客?
虽然淘宝自己表示,在“双十二”促销中不再设立统一打折幅度,不设门槛,也不按销量排名,但在不少中小商家的眼里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不统一设定打折幅度,只能让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战打得更凶。”面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在淘宝网上经营一家情侣套头衫店的范明(化名)忧心忡忡。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其店内每件套头衫售价在120元左右,常年8.5折促销,除去各种费用,其利润大约有20%左右,此次“双十二”,淘宝虽然自己没设折扣,但同类门店却竞争得更激烈,已经有店铺喊出了5折促销的口号。这给范明带来巨大的压力,跟进也打五折,自己每卖一件就要亏20元,不跟进就意味着客户流失。
同样,做小型家具生意的陈可也对淘宝“双十二”所谓的不打价格战表示怀疑,“哪个消费者在自己的愿望清单里每种产品只挑一样?不都是挑上七八样类似的,最后比价格?”他表示,这种先列清单再给价格的方式,看似商家占主动,但实际上只会让同类商家拼得更惨。
“其实这种规则更像是一个大的囚徒困境,结果还是价格说了算。”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根据淘宝的新玩法,如果所有商家都量力而为地给出折扣,那么大家都受益,但如果有一个商家不遵守规则,故意以低价吸引顾客,那么其他商家就会受损,而面对这样的局面,所有商家都会选择自己作为规则的破坏者,最终还是价格战的局面。
同时,这位专家还指出,只要是价格战,那么小商家就必然不是大商家的对手,因而小商家想靠服务和产品特色取胜,无异于痴人说梦。
网友调侃“惹不起躲得起”
对于“双十二”,小商家们顾虑重重,网友们也捏着钱包,心里不住地打着算盘。
“便宜是便宜,但真是没钱买了,也不愿意再等了。”在国企上班的陶小姐是一名标准的网购达人,仅“双十一”就在淘宝上买了40件商品,花了6000多元,而这40件商品到现在还有11件没送到,当听说淘宝的“双十二”又要来了,陶小姐直呼:不买了不买了!“一是实在是受不了等待的滋味,二是信用卡账单不断到期,没钱了。”囊中羞涩的陶小姐表示,还是不趟这个浑水了。
像陶小姐这样的网友不在少数,有的网友甚至用“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样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看待“双十二”的心情。“我‘双十一’的包裹还没收齐呢……‘双十二’的活动又铺天盖地了…不买……这次坚决不买了!”一位名为“小静不乖”的网友说。
专家
不要老想掏消费者的兜
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二”,业内专家则持审慎态度。
“淘宝出台的新规则现在还没具体执行,我不方便评论,但对如此密集地进行大规模促销,我个人并不赞成。”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表示,今年淘宝的“双十一”取得巨大成功,让大家看到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促销活动应该密集举行。“元旦、春节本来就是消费高峰,再在此之前突兀地加入一个‘双十二’,并不适合。”洪涛说,“短期内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都是有限的,多次掏、反复掏的行为,很可能引起消费者反感。”
对于消费者,洪涛则建议量力而行,每个人的消费中“冲动消费”都占到了不小比例,尤其是面对低价诱惑的时候,所以网上付款前最好三思,而后再做决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