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中位数与大多数
据报道,2007年,就全国总体而言,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增加基本养老金90元左右,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2005年的月均714元增长到2007年的963元,而到2010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将超过1200元。
另据报道,1月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上,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文跃然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资总额有3-4倍的提高空间,而人均工资约有2.4-3.2倍的增长空间。
在物价涨幅攀升的时候,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只提供一个“平均数”让人心里总是有点不大踏实。一个平均数会掩盖很多的问题,不久前网友还创作了这样的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平均数”的错,也不是统计学的错,统计学中有现成解决的办法,就是计算“中位数”。所谓“中位数”,以一个51人的企业为例,把所有人员年收入从大到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位,即第26位的年收入就是这家企业年收入的中位数。打油诗里的“张村”个人财产中位数就是“零”。这个时候平均数不能说明的问题,中位数就说清楚了。
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利益,提高其收入,一起奔小康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最近有论者提出的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的良好愿望,这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身高、体重之类的数据,基本满足的是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人是“平均数”以上,一半的人在“平均数”以下,“平均数”基本上就等于“中位数”。但是对于收入之类的情况,由于有一部分人特别富有,是亿万富翁,是千万富翁,是金领,是高级白领,他们的收入比普通人多得多。导致了收入如果从平均数上看的话,肯定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在“平均数”以下。而在这里,中位数会低于平均数。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有六成以上的职工年收入低于平均收入,这样的数字看上去不舒服,但是却是正常的,是客观事实。
当然,对于部分群众收入较低,生活保障不够的情况,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比如适当地提高其工资或养老金是非常必需的,但是如果在计算平均数,公布平均数的同时,能够花更多的力气在中位数上也是必需的。计算工资或退休金的平均数相对容易,因为只要知道工资或退休金总额以及总人数,就能计算;但是计算中位数要困难得多,因为那要知道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或退休金才能排序,即使是做抽样调查也要做很大范围的抽样调查,并确立各个层次的比例、数量,这也是我们在林林总总的统计资料以及预测中满目都是平均数,很少看到中位数的原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且在更多时候,我们不能只看一个“平均数”,也要多算算“中位数”,想着“大多数”,才能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沈若愚)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