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程经验总索引TVMW5/小日本5 索引【视频转换】小日本4/TE4XP 索引【视频转换】TAW4 / TDA3 索引【DVD打包软件】
Nero 索引DVD-Lab 索引【DVD打包软件】编解码器 索引 【必读】固顶帖011号
查看: 7611|回复: 13

佛教简介

[复制链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发表于 2010-2-26 16: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以下内容转自百度空间



佛教简介
---佛教常见疑问解答

一、关于出家人的生活
将这个放在最前面,是因为近期关于这方面的误会太多。
a.出家不要求高学历,一般只要智力正常,身体健全,父母同意就行,真心信佛是最主要的。
b.出家人没有大家想象的高待遇,一般寺院的单资(类似于月薪)都是很少的,比如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赞

林寺是个很有名的密宗大道场,每位僧人每天一元钱。极个别商业化太重的寺院有例外,但那只是特例。
c.寺院并没有物质上的享受,比如长期吃素、不食葱、蒜、韭菜等调料,过午不食,及个人只拥有最简

单的必要生活物资等等。
d.终其一生严持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等数百条戒律,一言一行都在约束之内。犯戒

者就要接受寺院的处罚,同时可能面临落地狱之报,这对无神论者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一个深信因果及

鬼神的出家人而言,是有绝对的约束力的。
......
e、关于僧人的日常生活,附辽宁大悲寺的作息时间表:
凌晨2:00 起床
2:15 起香 坐禅
3:15 开静 (击鼓鸣钟)
4:00 早殿
5:00 第二支香
5:30 止静
6:30 开静
6:40 第三支香 止静
7:30 开静 诵楞严咒十遍
9:30 过斋(吃饭)
10:30结斋休息至11:55,自由活动,洗嗽缝补
12:00第四支香
12:30止静
13:30 开静
14:00 学习戒律
16:30 晚课
17:30 第五支香,行香。
18:20 止静
19:20 开静 听法至20:30(击鼓鸣钟)
21:00 自习
22:00 止大静(休息)。
上述作息表天天如此,没有节假日。关于起床时间一项,一般是凌晨二点到四点之间,几乎没有超过五

点的。上表中的过斋指吃饭,一般寺院早课后吃早餐,中午十二点前吃一顿午饭。过午不再进食。一些

比较精进的寺院或僧人奉持日中一食,即每天只在中午前吃一顿,过后不能吃任何食品。
出家是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圆满,是修心的,不是世俗认为的逃避现实,出家人并没有一些人猜测的物质享

受。

二、关于寺院与经济利益
a.按道理说,寺院是不能收门票的,这是违背佛教本意的。现在收门票的寺院多是名寺古寺,这里面涉

及到一个国家旅游资源及文物资源问题,一些寺院收不收门票不是寺院单方面能说了算的,而且许多寺

院本身一直在呼吁取消门票。
还有部分寺院被一些利益团体掌握,这些利益团体出钱请出家人装点门脸,出家人是不能参与管理的,

挣多少钱与出家人无关。
由佛门弟子捐建的寺院基本上都不收门票,但由于经济原因,一般比较偏;佛门外的人对这种寺院了解

很少。有心礼佛也可以去这种寺院。
总而言之,不收门票的寺院占绝大多数。比如昆明市的圆通山,一般人只知道有一个收四元钱门票的圆

通寺,旁边方圆二百米以内有三个不收门票的佛教道场却很少有人知道。圆通寺右侧的巷子里面有一个

莲花精舍,是密宗道场,经常在大殿举行佛学讲座与法会,不收任何费用的;路对面是千佛堂,也是个

佛教道场,长期免费赠送许多佛教书籍,楼上经常讲法,任何人都可以去听;对面山坡上面有一家居士

林,是在家居士学佛的场所,二楼经常讲佛法、播放佛教光盘。这些都是不收门票及任何费用的,佛门

弟子日常在里面讲法、听法、修行,接受佛陀的教化,任何人都可来去自由。昆明市内我这几年见过十

多家寺院,除了最有名的圆通寺外,没有一家收门票的。有人对寺院收门票之事不理解,那是因为与佛

教接触太少,只看到少量浮在表层的现象,一些实际情况却不太了解。
  
c.寺院是不能占卦、算命、相面、看风水的,这些都是佛陀在《佛遗教经》中明确反对的行为,也是正

规寺院所不允许的;抽签虽非佛教之正行,但部分寺院为了顺应众生,还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但借

解签来索人钱财就不是佛教所允许的了。
  
d.如果碰到标价数十、几百、上千元诱导你上香、捐功德、开光、祈福等等,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那是

骗局。 这个时代,清净佛门竟也被某些人当成了骗钱的工具。在骗子手上,没有不能用的工具。如果碰

到借佛的名义威胁利诱你出钱,你完全可以不用理他,你心中有佛就行;如果放不下心中的包袱的话,

下次找个正规的寺院烧烧香,心诚即可,佛菩萨不会计较你出不出钱,计较你的是借佛名义发不义之财

的人,你不欠他们的钱。

e.当然对正规佛门的布施,还是必须的。虽然寺院的生活简单清静,但毕竟僧人也要吃饭,寺院也要必

要的经费维持。根据因果律,对佛门的布施能让人得无量福报。你的善心布施让佛教能存于世间,让佛

法导人向善,也使很多人有机会修证佛法,走向解脱,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f.在外看相、算命、占卦、卖护身符、写功德簿的“和尚”与“尼姑”基本都是假的,甚至有的所谓“

尼姑”假到头发都不理,拿个帽子把头发遮住就冒充尼姑;不要上他们的当,不要理他们就行了。考察

真假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让来者背大悲咒,背大悲咒并不难,是佛门的最基本功夫,那是天天要

做的功课,没有哪个真正的出家人不会背的;也可以询问他们一些基本的佛教常识以验证真伪。
如果乞食的出家人倒基本上没有假的,因为这是佛陀提倡的行为,东南亚国家的南传佛教至今托钵为生

;毫无牵挂方能了生脱死。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在汉地,这种托钵的出家人极少。
  
为什么会有上述这么多不好的现象,即使佛门也不得清净?因为按佛教经典而言,现在是个末法时期。

末法时期中,道德日渐败坏,争斗日渐激烈,众生沉沦而不自知,累及佛门。君不见现在道德底线日渐

后退,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加速度沉沦。过去认为不可接受的现象与观念,现在都成了家常便饭甚至

引以为荣。传统美德风雨飘摇、土崩瓦解。佛法在世间,不可能不受世间的影响。

三、关于对佛教的疑问及佛教常识介绍
a.佛教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
佛教的存在从来都是平民化的,是平和的、导人向善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对政治而

言,什么都可以用,什么都可以当工具,这不是佛教自身的问题。影响大的哲学与宗教都有被政治当工

具的历史,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哲学与宗教本身的价值。
政治家借佛教的平和观念、慈悲观念来安定社会,这在客观上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b.世间这么多苦难,佛菩萨为什么都不管?
佛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只是先于我们开悟的圣者,是教导我们止息痛苦的导师。活得好不好不要怪老

师,老师只能教导大家方法,怎么做是各人自己的事。祸福自作,因果不虚,自己造下的业还得自己承

担后果。
佛陀教导愿意相信的人怎样趋吉避凶,自求多福,及至彻底解脱。
祈求佛菩萨时,能得到相应的感应不假,但主要还是靠自己,人不能一辈子都吃救济粮吧?

c、佛教有什么特点?
*佛教没有主宰,同时认为这个世界并没有主宰,而是因缘和合而成。佛只是愿意接受教化的众生的老

师。
*佛教修行的目的不是求上天,而是求心的解脱。
*其它宗教是以信为主,信则能上天;而佛教以智慧为主,以智慧求解脱。佛教极重视修行者个人的智

慧和实证,追求理性,反对盲从;佛教讲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讲禅机讲顿悟,讲心的解脱

;佛教的修行是观照自心,是自我了悟得到解脱,而不是求他人。在佛教中,信不能让人得解脱,要得

解脱必须自己修。
*佛教讲众生平等,尊重一切生命形式。
*佛教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观念完全相容,是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有一套具体细化、条文明确、严格执行的行为准则(戒律),如居士戒、八关斋戒、菩萨戒、沙弥

戒、比丘戒等等。
*佛经典籍浩如烟海,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
*有一套系统的修行方法,从普通人到阿罗汉、菩萨,直至成佛,分成很多渐进的层次,修行的每一步

在佛经中都有详细的方法、修成的标准。
*佛教讲究实证,佛教的理论、修行的每一步都可得到亲自验证。

d.佛教的存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助益?
佛教从来就不是为社会发展而存在,而是为心灵的安宁与解脱而存在。这个世界除了经济之外,精神的

需求也是必须的;佛教的思想永远都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
  
e.佛教对社会有什么好处?
佛教的五戒、十善、因果报应等导人向善的观念,与儒家、道家思想一起,数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民族的道德观念,已改头换面深入民心,凡是符合上述善的观念的,即引为自豪、受人尊崇;违背那些

善的观念的即为羞耻,被人唾弃。东方礼义之邦与佛教的教化也是分不开的。
佛教的戒律严格地约束着受过戒的佛门弟子,几乎没有听说过受过戒的佛门居士从事不法行为的。居士

的数量在国内至少以千万计,每个居士又在影响着家庭人员和周围的一部分人,这在客观上对社会的安

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再如佛教中的平等观念、慈悲观念、平和态度等都对我们民族的性格有着极深的影响。
因果报应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古往今来约束着很多人的行为,减少了很多的悲剧。单凭道德的约束,

对许多人基本上不起作用。法律是最底线,但法律之下有大量的漏网之鱼;道德是高一层的要求,但道

德的约束力只能作用于自觉地不逾越道德底线的人。而佛教的因果思想补充着这两者的不足,如影随形

的因果报应让许多人心存忌惮。大部分人在做自认为很保险的坏事时,都有罪恶感和恐惧感,这中间有

很多是佛教观念在潜意识中对人的影响。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f.不信者下地狱?
这是很大的误会,信不信佛与是否下地狱没有任何关系,佛只是那些愿意接受佛陀教化的众生的精神导师,而不掌管这个世界。
不信佛对人的生活及未来没有任何副面影响;信了佛,也可以随时退出,对任何能听懂话的人说一句就可以,同样不会对未来造成任何副面影响;再想信的话,随时可以皈依佛门。信佛一天就有一天的功德。
佛教思想认为下地狱是作恶太多,性情暴虐狂乱;而上天界者是多行善事,心态平和宁静;上天界还是入地狱与任何宗教背景无关。形象地说,心轻者入天、心重者下地、心解脱者出轮回。
上天界下地狱与是否信佛教没有关系,佛虽然也指引了修到天界的道路,但终极目的不是求上天,而是求解脱。天界还在六道轮回之中,天上的寿命虽然极长,但天福享受完了,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的,下辈子轮到哪一道还很难说,生命落在饿鬼、畜生、地狱等恶道中的概率远远高于落在人道与天道中的概率,人想下辈子继续做人,其机率比中500万大奖高不到哪里去。故彻底超脱轮回方是正途。
  
g.宗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消亡吗?
人不管活得多滋润,人类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生死问题永远是个过不去的坎。宗教是解决生死问题的。任何宗教都在讨论人的来源与归宿,都在寻求解决生死问题的方法。故只要死亡这个阴影还在人类头顶上笼罩一日,宗教就会存在一天。一种宗教消亡就会有另一种宗教兴起。
以前的教科书都讲,宗教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世界的解释,实际上这种解释并没有把握到宗教的核心实质。世界真相如何,许多人并不关心,但生死问题却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任何人都绕不过去。这就是宗教能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的真正原因。
也许部分人对宗教不屑一顾,但更多的人却在急于寻找。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充满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世间的无常、虚妄与烦恼,知道自身的渺小与世界的复杂深广,也迫切感觉到生死问题的紧迫与可怕,许多人就开始寻找宗教的归宿。这就是宗教存在的理由。
佛教之外,许多天界的天主,或某些大力鬼神,为了救助世人、培养福报或出于增加眷属或奴仆的目的,也会通过种种方式在人间宣扬其主张,指示通往其道的路径。还有一些是某些特殊情况下生出的心魔,而且也产生一些神通,于是误以为达到某种层次,故自创宗教,自立为教主,误导世人,象这一类往往很快被政府铲除,命终之后随即落入地狱。也有一些纯粹是骗局。种种原因,所以世间形形色色的宗教教派层出不穷。

h.大家都信佛了,人类岂不灭绝?
信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信佛的话照样可以生儿育女,淫欲的禁忌只针对出家人。但出家人永远都只是少数,出家是要看缘分的,那是生生世世修来的缘,不是人人都会出家的,也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出家的,毕竟舍弃世俗享受,割舍那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去追求精神的信仰,没几个人做得到的。至少质疑的你及你周围的大部分人就不可能出家。
比如现在有丁克一族,如果人人都不愿生小孩的话,人类岂不几十年就灭绝了?但是有没有可能人人都选择过那种丁克生活?还有终生不婚的、不孕不育的,照你的极端思惟方式无限推广,岂不人类随时面临灭绝之险?
佛教的盛行对人类繁衍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泰国绝大部分人世世代代信佛,男子一生必出家数年。虽历经二千余年,人口数量还是代代增长,现在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西藏全民信佛,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其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同样接近极限。
  
i.要是人人出家,岂不大家都饿死?
那我问你:要是人人都当老师,岂不个个都饿死?要是人人都当公务员,岂不个个都饿死?要是人人都当医生,岂不个个都饿死?要是人人都当歌星,岂不个个都饿死?......但有没有可以天底下的人都做同一件事?
上述这些职业既然存在,就说明有人需要,你不需要别人需要。那么出家人的存在也是有人需要,你不需要自然有人需要。这个世界太多的人并不亲自参加物质生产与流通。
经常有人以僧人不事物质生产为由批评佛教。那请问作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心理医生......这些人都亲自参与物质生产吗?虽未参与物质生产,同样应受大众尊重与认同,因为这些人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僧人面对的群体同样是极其巨大的,给予大众的精神指导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有需求才会有僧人这个群体存在。
  
j.出家人都是生活受过重大挫折,心灰意冷,逃避现实?
不否定有上述情况下出家的人,但只占极少数;即使有这种情况,不如意生活也只是个诱因,精神的信仰还是占主要因素。如果不是强大的信仰支持,不可能一辈子安于那种暮鼓晨钟、青灯古佛的平淡生活的。况且出家之前一般有一年左右的考察期,一时的失意是很难通过这么长的考察期的。绝大部分出家人都是基于信仰而出家。
  
k.谤佛是否有报应?
谤佛指出于恶意攻击佛教,包括佛与菩萨、罗汉、佛教理论、如法修行的僧人。正常的讨论、疑问、乃至不相信皆不算谤佛。佛教是极重智慧的宗教,由于理解的不同,佛理的争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佛法是需要思辨的,禅宗有个说法,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从来不疑的人,如果不是大智慧、就是还没入门。
谤佛的后果极为严重,但不是佛在计较,佛大慈大悲,自然不会计较。但业力所在,谁也救不了谤佛之人。业力如同万有引力,自然存在,谁也躲不过。正如掐死一只蚂蚁与杀一个人的后果绝对不一样。在六道中,人与蚂蚁只相隔一层,其业力相差如此之大;人之上有二十八层天道,而佛远在天道之外,你说业力大到什么程度?
佛教中明确地指示了一切福报的真正原因,也指明了世间的根本真相,是开人智慧的,否定佛法就是阻塞了许多人的福报与智慧的路,根据因果律,断人福报之源得贫穷报,断人智慧之源得痴愚报。对佛教的恶意诽谤阻断了许多人的成佛之路,按因果律而言,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对佛教有疑问,可以讨论,不能接受的话可以远离乃至老死不相往来,但请一定不要意气用事、恶言相向。人的智慧与能力毕竟比较粗浅,世界的复杂与深广远在人类的智慧和能力之外。如上面我所强调的,对未知事物一定要保持一点最起码的禁忌。
  
l.有些贪官为什么喜欢烧香拜佛?
这个问题经常有人提,很有必要解释一下。
这些贪官既然拿了不义之财,当然就怕出事。他们根本就不是信佛教,而是见神就拜,烧香拜神拜佛是求心理安慰,这与信仰无关。
再说了,若存心不正,拜佛何益?若要佛菩萨帮助,至少自心也要与佛菩萨的慈悲心相应才行,柔软善良的心中才可种下福报的种子。
真心信佛的人,是深信因果的,这种不义之财绝对不敢要。国内出过那么多贪官,我没听说有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
佛门弟子是要在佛前由出家人举行正式的皈依仪式的,就如加入一个党派必须举行宣誓仪式一样,不是哪天想起来去上个香就是佛门弟子。
  
m.为什么有些信佛的人品行并不好?
佛教是佛的教肓。但凡教肓,都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信了佛就一夜之间变成圣人。那些人要是不信佛,绝对更自私、品行更不好,信佛对他们多少有点约束与改变。
任何一块良田中,既有稻穗也有杂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佛门之中也不例外。佛门根植于人世,不可能不受世间的影响。但长时间有佛教观念的熏陶,有戒律与护法神强大的约束力,怎么都比世俗生活清净得多。按律修行的正法道场很多,持戒严净的出家人也有很多。
  
n.信佛是不孝吗?
佛门弟子分为在家弟子与出家僧人。
在家弟子指在佛前由出家人主持受过皈依仪式,并且过世俗生活的人。对于在家弟子而言,如果不孝父母,那连来世做人的资格都不具备,更勿论于佛法有所成就了,这在佛教经典里是反复强调的。
要出家必须经父母同意。出家人将对一家之爱转化为对所有众生的慈悲,以佛陀的教导广度众生,将众生救出生死轮回之苦海,达涅槃彼岸。生生世世中,无数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友,而出家修行,就有了度这些过去世和现世的父母亲友的条件。
佛门里常常把孝顺分为三种:小孝,中孝,大孝。小孝就是在生活上孝敬父母、给父母以物质和精神上的照顾,让父母衣食无忧;中孝就是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为父母脸上增光;还有一种是大孝,是佛门的大孝,就是将父母救出生死轮回。因为我们出家了,不仅是报现生的一世父母的恩,而是要报生生世世父母的恩。报恩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父母度出三界,让他们得永恒之乐。
  
o.佛教如何看待植物?
动物是有情众生,植物是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是有知觉与情感的,知道痛苦与恐惧、害怕死亡,将心比心,所以佛教有不杀生的戒律,此戒律是要求受过戒的佛门弟子的;而不食肉是为了不助长杀业、也是不忍食,是出于慈悲心。对在家弟子而言,可以选择吃肉也可以不吃肉,这也是一种自愿行为。
所有的佛教戒律都是自愿受持的。这些戒律对一般大众没有任何约束和要求。
植物是无情众生,即没有感知的。但毕竟是生命,故佛教同样心怀怜悯,《楞严经》上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走路的时候都要尽量不踩上草,用手拔是更不允许的。
但佛门弟子同样要生存,需要借助这个身体来修证佛法,故两害相较取其轻,所以提倡食用植物而不食用动物。

p.佛教悲观厌世吗?
佛教舍弃的是短暂虚无的享受,追求是永恒的归宿,同样是积极的,只不过与世俗的追求不一样而已。君不见大部分僧人远离红尘,一辈子过着那种极为简单、清净、勤苦的生活;甚至许多出家人为了求道,或数年单独在深山中苦修,或一步一拜千里朝山,或闭关数月乃至数年,历种种苦行而求道,因为与世俗观念相异,故常被误解。现在陕西终南山深处就有很多出家人单独住在茅草蓬里或山岩下苦修,我的皈依证师就曾在终南山一个人闭关十年。出家人能舍弃世间种种享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那种简单的、无求无欲的生活,这本身就需要很强的毅力。如果不是强大的精神信仰的支持,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q.敬佛菩萨像是偶像崇拜吗?
佛本无相,但要求普通人理解这个概念就很难。人总是愿意相信实实在在能见能闻的,造像是为了度众生,向普通人形象地表达佛教的意义。正如一个国家有国徽国旗等象征物,佛像寺塔等就是佛法住世的象征。
  
r.佛教不问世事吗?
大乘佛教讲究自度与度人,众生苦难,我当安之。入山修行也是学习度人的本领,大乘佛教要求佛弟子以广度众生为大愿。
地藏菩萨有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就充分表达了大乘佛教的意愿。
如果跟佛门稍有接触,就会发现佛教中教化方面的免费读物、免费光盘很多;僧人到处讲经说法,寺院经常举办各种法会、短期学佛活动、以各种方式宣扬佛的教化,这些都是佛教广度众生的具体表现。
同时,在许多灾难面前,都有寺院与信佛人士积极的慈善行为。佛教鼓励一切公益善行、孝心、慈悲心,在许多慈善活动中,有佛教观念的人士占相当大的比例。从唐宋至清末的慈善事业中,大部分都是寺院或佛教人士经办的。

s.佛菩萨为什么要受人供养?
根据因果律,凡施舍者必得相应的回报。施舍的对象心越清净、或者越需要,则回报越大。佛门是清净之地,回报自然大。又因为佛教是导人向善的,对佛门的布施让佛教能存于世,这等于是帮助很多人走向善的道路,相应地就会得到善境的回报。
佛菩萨早已超越三界之外,哪里还需要吃东西、闻香火?上供一方面是弟子对老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只是众人自求的一个增加福报的路径。

t、佛教提倡的行善都有目的、求回报的吗?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在行善就有善的回报,这个客观事实。但有目的的行善回报相对小一点,出于怜悯心或崇敬心的行善回报更大。到了不求回报的行善是更高境界。《金刚经》说行菩萨道者,应不住相布施。人的本性总是自私的,从世俗到崇高再到无所执求,有个循序渐进的阶次,不可能要求人人一开始就做圣人。
施舍的过程就是个逐步放开心量的过程,心量大了,自我执着(自私观念)就逐步轻了,这也是个修行的过程。所以《金刚经》讲修菩萨道,开篇就说布施。
度人要针对各人的根性,对上根利智之人,讲禅机、讲顿悟、讲解脱之道;对村夫农妇、小脚老太太,当然只能讲因果祸福了。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求解脱得解脱之路,求福报得福报之路,弱水三千,各取自己需要的那一瓢。这个求,也是要靠自己的行为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上说学佛途径有八万四千法门,此极言其多。各种修行的路径不同,但条条路径皆指向解脱。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所以选择修行的路径各别。比如爬山,普通人走大路,熟悉的人抄捷径,体力好身手敏捷的人攀崖而上,还可以坐车、骑马、坐索道,方法不同,目的一样。
同理,于学佛而言,悟性极高的人,就适合修禅宗,稍加点拨即可悟道;善于思辩、文化程度较高者可学唯识,其中的哲学意义极为深远;生在东南亚国家,就学南传的观心法门;生在藏地,就依所生环境而学密宗;至于我们大部分平常人,还是念佛法门比较简单、比较保险,自己能力有限的话,借助佛力则更易于成就。

v、佛教讲无欲无求,那么想成佛是不是欲求?
常有人用这个问题诘难佛法,这是对佛理的不了解所至。修行是个不断舍弃的过程,想成佛本身就是一种执取,连这种执取也要去掉。在开始学佛过程中,抱着成佛之愿,这个欲求也只是修行借助的工具,正如扫地必须借助扫把,扫把不是目的,地扫干净才是目的。地扫完了,扫把也就放下了。

w、佛教戒律森严,是束缚人性吗?
没有刹车的汽车没有人敢开,没有法制的社会无法给人安全感。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都不可能没有约束的。
佛教的戒律基本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律的扩展与细化,这五戒与一般的社会公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儒家五德说得比较抽象,而佛教五戒落实得比较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制戒的目的,是对众生的尊重,也是对修行者自身的约束,同时也保护佛教这个团体的长存久安,能持戒律就能完全避免违法乱纪。戒律还能通过约束行为的同时,约束自心,有助于修行。戒能生定,定可发慧,依慧可得解脱。
  
x.佛教会长存于世吗?
世间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在世间的佛教必须遵循世间的规律。佛教诞生至今2500多年。在佛经中,佛说佛灭度后,佛法在我们这个世间只能存在一万二千年,其中一千年正法时期,一千年像法时期,一万年末法时期。佛陀住世的时候经常寥寥数语就让人证得阿罗汉果,正法时期严持戒律即可得度,像法时期须修禅定方可了生死,末法时期单凭自己的力量已很难证果,惟借助佛力(念佛)可度生死。
正法时期中,佛灭度后几次佛法大集结中,高僧辈出,阿罗汉与菩萨多如繁星;像法与未法早期,我国的五代时期,禅宗在古印度传承二十八代之后,由达摩祖师传到东土,在我国开始大行其道,六祖惠能大师一人门下,即有四十三人开悟,后分成五大宗派:沩仰、云门、临济、曹洞、法眼,祖师大德层出不穷;进入末法时期后,念佛法门开始发展起来,自唐而始,尤其明代以来,净土宗大行其道,繁盛至今。佛陀当年的预言至今一一应验。佛教对自身的审视是很客观的。我们也应当把握这短暂的时机,不然等我们在恶道中侥幸再回人世,佛法早已灭尽,我们只能在六道轮回之中随波逐流,不知所终了。再等弥勒佛降世,对我们而言,那是太遥远的事,能不能刚好回到人间、赶上佛法存世也很难说。
  
y.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与佛教解脱的根本目的相矛盾?
在末法时期,人的杂念极重、贪欲极重、争斗心极重;附佛外道极多(借用佛教概念的邪教)、邪教横行;佛门之中,不持戒律、污染佛门的人也特别多;假和尚遍地都是。而这一时期的人于佛法极难生信,生信之后修行也很难成功。这是个不适合修行的时代与地方。要想求解脱,最好的办法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佛国,在距我们极远的另一个世界。这个西方,是站在三千大千世界的角度上说的,而不是地球意义上的西方。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极乐世界条件很好,特别适合信佛的人修行。信佛的人如果在佛前发愿,愿意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就会在此人命终时过来接引,让人下一辈子往生到那个世界,而不再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六道中轮回。
形象地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条件很好的成佛的培训基地、是成佛的预科班,进了这个预科班的人,在那种氛围的熏陶下,很容易修成功。
净土宗也是个方便法门,极乐世界是个过渡站点,终极目的是成佛。在极乐世间,在佛菩萨的亲自教导下,还得靠我们自己修行才能成佛,就象吃饭,非得自己吃下去才能饱。
民间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大弟子。

z.佛教是否不适宜在公众场讨论?
许多佛门师兄提过这个问题。不敢讲的原因,是认为一旦在公众场合讨论,必有人谤佛,这就给了他们造罪的机会。
凡事都要权衡利弊,比较之下,宣讲佛法之利远大于弊。如果怕人谤佛,佛法就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出现的事物,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而不宣佛法。
谤佛之人,在生活中接触佛教的机会太多了,他随时都可以谤佛,如果要用这种不宣讲的方式挽救他们的话,那么只能把寺院全拆了,和尚全部还俗,所有书籍和网络中不再出现佛字。
《佛说信佛功德经》中说:“当善以如是正法,广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沙门婆罗门,流布宣说;乃至诸魔外道尼干子等、所有邪见不信佛者,闻此正法,令起深信,归向于佛,而生正见,了知正法。”这里大意是说,佛弟子应当对所有出家人、居士、世俗之人、其它宗教信仰者,对佛法有误会的人、不信佛的人,都要宣讲佛法,使他们生信,归入佛门。这是佛陀的亲口教诲。

类别:佛教简介 | 评论(0) | 浏览(161)  佛教简介(二)2009-03-20 22:27佛教简介(二)

四.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种教育,即佛的教育。这是佛教二字的本来意义。
佛住世的时候就有人问过什么是佛教,佛的回答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一种很通俗简约的解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世间法,是从行为上的论述;自净其意是出世法,是心灵的修行;两者是从身到心的修行。
何谓修行?修行就是净化自己行为与心灵的过程。修正自己的行为,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探究一切苦与烦恼的根源,净化自己心灵上的贪欲、嗔恚、痴愚,得到心的解脱。
涅槃是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所谓涅槃,就是心的解脱。《杂阿含经》对涅槃的表述是:“贪欲永尽,嗔恚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近似地说,佛教就是止息痛苦的方法。
大部分宗教都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教主,人只要信这个教主,死后就能上天堂,否则有下地狱的可能。这是求他人的宗教。
而佛教的根本修法是自力,向内心审视自我、开悟证道以求解脱。故佛教谓一切外求的宗教为外道,这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分水岭。外道没有歧视之意,指的是心外求法。大乘佛教有一些他力救济的法门,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助行。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佛与菩萨的亲自教导下,还得靠自己修行方能得到彻底解脱。
所以佛教没有主宰,佛陀只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只是比我们先开悟、是个先行者,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与解脱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传授下来。所以佛陀与信仰者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拜佛是礼师。在寺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称谓,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的意思。
寺院兼具佛教学校、佛教博物馆、佛教象征物的功能,但主要功能还是佛法的教育。从寺院的组织架构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与学样类似的性质,寺院住持之下,一般有三大执事:首座、维那、监院,住持相当于校长,三大执事分管教务、训导、总务三事。法师相当于老师,指导僧人及大众的日常学习。
从前面的作息表时间表中,我们也可看出寺院的学校性质。日复一日的诵经、打坐、修行规仪皆是勤学不掇的过程。许多寺院经常举行法会,讲解佛经、带领在家学佛的人诵经、举行各种禅修静修等,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什么是因果?
因果律是一种因果关系,什么样行为造就什么样的后果。世间任何事都有其前因后果,任何事物都逃不过因果律的法则。对生命体来说,从浅近而言,比如种植能得收获,付出多有回报,予人快乐则得人善待,作恶多端必自断生路;从深远而言,行为的影响能跨越多生多世的生命之流,过去世的行为同样影响今世的结果。
因为因果是一种对等关系,善恶报应就很好理解了。善行能结善果,恶行只能结恶果。但此对等关系只是性质的对等,而非量的对等。在实际上,结果往往远远大于起因。比如一颗种子能结数十乃至数以千万倍的果实。种子只是因,即根本原因;除了种子这个因之外,还有阳光、水土、肥料等等的作用,这些都是缘,此二者为因缘关系。因是决定因素,缘为辅助条件。因缘共同作用而产生果,这就是因果。
因果报应不一定都是立竿见影,正如种子下地,还有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而且发豆芽菜一夜可成,种果树数年才有收获;为善如果有恶果,必定是善业未熟,而过去的恶业先成熟了;为恶见善报,必是过去世的福报未尽,而今世的恶业未熟。对因果报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深远的眼光。
实际上,善恶报应不是一种很理想的表达方式。因为善恶的标准因人而别、因地不同,也因文化背景等差异迥然各异。因果律的概念更能体现其本来意义。
因果报应不一定要等到下辈子,今生今世、此时此地就可看到。就象站在太阳底下,影子随时都在脚下。仔细推究下来,一切结果都能在今生今世找到原因,即使是上辈子的恶业,也多半是借助今世的恶业或贪、嗔、痴念成熟的。
比如不孝敬父母,必然大幅度削减人应得的福报,老来也绝大部分得不到儿女的孝敬。同样,虐待公婆的人,几乎个个都晚景凄凉。大富贵之人,几乎没有不孝父母的,而贫困之家,比比皆是。只要有这份心,贫穷永远不是理由。比如偷盗,按因果律是得贫困报,我孤陋寡闻,至今没见过一个因偷致富的,相反见到一个个活得潦倒不堪,钱来得不明不白,就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随形的恶报。再如杀生,按因果律得疾病短命报,杀得越残忍报应越惨烈。这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再如邪淫(正常夫妻之外的、或非正常的性行为),也是大幅度损耗福报的。邪淫太过的人,往往生活处处不如意,被人轻贱。同时对婚姻的影响也很大,直接果报是得不到佳偶,即使对方是个大仁大义的人,也会单单地对你不好;婚后邪淫,不管做得多隐密,必然导致夫妻关系自然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个人的行为影响个人的未来,社会普遍行为影响社会的未来,以国家名义的行为影响国家的未来。社会风气较好的话,世界就会安定,自然灾害极少发生;世人普遍沉沦、道德日益败坏、人心争斗、杀业深重的话,必须产生种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天灾人祸与战乱发生的机率会大幅度上升。
一切结果都是自己造就的,世人不知,总是在身外、心外找原因,永远想不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果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不虚,如影随形。命由自作,福由心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心得。

六.关于命运
命运是可以推算出来的,算命的方式有多种,如时间为凭,取一个与自身关系较大的时间点就可推断出此人一生的大致命运走向;取现象为凭,如面相、手相、卦象等,也可看出人的命运及吉凶。世间万物皆有规律,掌握了命运的规律就不难推断命运了。
命运不是出生那一刻的时间决定的,而是生生世世的行为造就的,出生的时刻只是借以推断的一个工具。
一切善恶业的成熟都是借助外缘的,外缘条件成熟了,以前造下的业自然也就成熟了。推命依据的是缘,但无法找到因,所以根据命相及卦象无法解释决定命运的真正原因。
这一辈子的命运都是以前的业力所造成的,而性格是以前的习气带来的。所以人一生下来,虽说大致格局已经决定,但人的心地和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命运,这就是所谓的‘三分天命,七分人为’。同样一颗种子,种在气候水土皆宜的地方自然就生长茂盛,撒在沙砾石块上就不容易长成,就算长出来也是歪瓜劣枣。生生世世的业就是种子,现在的行为就是缘,善业是借助善行善心成熟的,恶报是借助恶行恶心成熟的,想要让善报最大化、恶报最小化,就要多一份善心、善行。
而且现在的行为又是以后的种子,现在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改变着以后的命运。根据因缘之别,果报来的快慢不等,从当下就成熟到多世多劫不等。比如骂人,被骂者当即就要回骂,这就是当下成熟;比如偷盗,时间长了终于案发,受牢狱之灾,这就是近期成熟;再如大量或残酷地杀生导致生恶病遭横祸,这是今生成熟,但常人就无法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以为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再如前一世或几世做了恶事,因外缘没成熟而没有受到报应,今世业缘成熟,生病或遭灾,这是多生成熟。常人就很难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凡有行为必有相应的结果,不管时间长短,该来的一定要来。
有的乱世之中或群发性的事故中,大家一起遭受灾难,就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些人都是造了恶业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叫共业,不造那个恶业就不会生在那个乱世,也不会刚好赶上那场灾难。数以亿计的人中,这些人该受此报,就会阴错阳差地凑到一起,躲都躲不掉,该受多大的报应就有多重的后果;不该受此报应的人,会在灾难发生时天缘凑巧地躲过,或奇迹般地逃生。
生在富贵之家就说明此人过去世积累了在富贵之家生活的福报,生在贫寒人家说明此人只有生在贫寒人家的那点福报。所生环境与应得的福报密切相关,生在社会福利好的地方是因为福报大,生在贫瘠之地艰难生存说明此人前世没有积累多少福报。完全没有福报的连做人都没有资格,直接落入饿鬼道中长受饥渴的煎熬。性情残暴的人,地狱之中倒是有太多残暴,物以类聚,不去都不可能了。
一切果报都是相对应的,如施舍得财富报,心怀慈悲得广受敬爱报,性情平和、心地善良得相貌端正报,性行残暴得丑陋及其它种种恶报,救人或动物的性命得长寿健康报等等。一些人喜欢在网上造谣生事、恶语伤人,以为没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没有后果,但这些人必定在生活中经常莫名其妙地遭人暗算与打击。暗箭伤人的人必定被暗箭所伤---虽然放箭的不见得是你当初所伤的人。任何形式给别人制造的苦难、暴力与恐怖,也一定会加倍地回到自己身上。所以,人得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因为一切都是有回报的,而且回报远大于当初造下的因。
有仁慈心的人自然处处受人欢喜,做事顺利。而心胸狭窄、刻薄寡恩的人处处碰壁、事事难以如意,甚至有一些连子女都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没孝心。有的人很聪明,处处算计,就是发不了财;而心地仁厚的人多有厚福。慈悲心如同磁性、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财富、地位、名望、如意眷属等等不求自来,源源不绝。所以人心就是祸福的的源头,想要改变命运就先改变自已的心。形象的说,慈悲心如春风化雨,万物滋生;残暴心如秋风扫叶,寸草难留。

七.关于轮回
佛教认为,生命死后并非什么都没有了,而会在六道中轮回,这六道是:天、阿修罗、人、畜生、鬼、地狱。
六道并一定都要齐全,有的世界和时期就只有其中某几道。在恐龙时代以前,我们这个地球虽然没有人,但象我们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人道可以在其它地方存在,空间与时间只是众生心中的错觉,故不存在时空的差别,要转世一念可至。待我们这个世界条件完备,适合人类的福报后,人类就自然产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或从其它五道转世,或从其它世界转来。其它道的缺失也以此类推。
这六道中,越往上心态越平和安宁、越善良、越纯净、越聪明、越漂亮、生活状态越好、越快乐、越光明,越往下则越暴戾、越恐惧、越自私、越多疑、越痴愚、越丑陋、苦难越多、越阴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知道人死后落到哪一道,看其生前的心态与行为就基本上能判断了。
这六道中,天道福报特别大,寿命极长,性情柔和,是心地平和善良、积过大福德的人的去处;阿修罗道是修过大福报,但脾气不好的人的居所,这一道条件较好,但其众生心不清净、极好争斗、战争不断,男性阿修罗长得很丑陋;人道好坏参杂、苦乐相间;畜生道痴愚,生存艰难;鬼道大部分没有福报,往往数年乃至数百年得不到一口水、一点食物,长受饿渴,那种特别自私、一辈子不做任何善事的人几乎都入了鬼道,因为其福报在人世间已经消耗完毕,又没有培养新的福报;地狱是恶人的归宿,苦难极重,一分一秒都度日如年,但地狱众生的寿命极长,往往以劫计(一大劫是一次宇宙生成到毁灭的全过程)。
六道之中,畜生道痴愚,只会凭动物本性行事;鬼道和地狱苦难太多,惊恐不安、极为痛苦、自顾不暇,很难有条件培养福报,更不说修行了;只有人道处在中间,修善做恶可自由选择,就象刚浮出水面的人,上可通过修行入天道乃至解脱,下可沉入万丈深渊,万劫难复。
这六道的数量是个金字塔形结构,上层极少,每往下一层,数量是相邻上层的无数倍。比如畜生道中单是昆虫数量就是人类的1.66亿倍。所以落恶道的几率比落善道的几率大了无数倍。落入三个恶道要想再回到人道中来,比中500万大奖的机会少了几十亿倍都不止。这就是轮回的可怕之处,所以人要抓住做人的这一辈子好好修行,不然等落到恶道,等待下一个机会再回人道,那是太渺茫了。
有人认为下一辈子什么都不记得了,生活状态如何与现在的自我有什么关系?我们都不记得幼儿时期的事,那是否幼儿时期就与自己无关呢?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事,那么未来是否与自己无关呢?若问你一年前的今天都干了些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会茫茫然,是不是那时的我与现在我无关呢?轮回是个连续的过程,一生与下一生之间环环相连,如同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今年之我与数十年前之我,虽有改变,但还是过去之我的延续。每一生之间还是息息相关的。人道绝大部分不记得前世,但人下辈子继续做人的机率是非常低的。天道、部分鬼道与部分地狱道还是记得前世的,下一生轮回到天道,回看过去就侥幸自己以前修行修心;轮回到饿鬼地狱,回忆起前世,就只能后悔莫及、长受煎熬了。
轮回的动力是业力与心性,善业多且善良平和者入天道,恶业重且暴戾者入地狱道,其它道也是根据业力及心性而入的。业是佛教中一个独有的概念,换成上面说的一句话也许更好理解:心轻者入天,心重者入地。
入哪个道并不是谁说了算的,而是业力的自然运行。如同在万有引力的规则之下,空气浮在大地上面,铁核沉在地球核心,岩石在地壳,液态水在地表附近,根据比重,自然就这样分布,并不需要谁说了算。
这个业的轻重也与人的心态关系很大。但凡极端自私者,其心态与行为都会相对应,容易憎恨与伤害别人,占有欲特别强,那就是入恶道的种子;有的女人对待爱情动辄就是要死要活的,占有对方的欲望特别强,这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情与欲太重者,入畜生道的机率特别大。而心善者更多愿意为别人考虑,对自我的执着相对较轻,更愿意为别人考虑,也更喜欢做一些公益事业,这些都是入善道的种子。
轮回不仅仅局限在地球上,空间的远近只是众生的心感生出来的,在轮回之时,只有业力的感应,根本没有空间的差别,不管隔多少个星系,一念可至。这个世界毁灭了,生命就会在在这个世界之上的一些天道或另外的世界轮回不息。
佛不能干预业力的运行,佛陀只是老师,告诉我们业力的存在与运行机制,以及趋吉避凶的方法。听不听,该怎么做,选择怎么样的道路是各人自己的事,怪不了老师。同理,六道也是根据众生的业力自然感生出来的,佛陀只是观察到这些,告诉愿意相信的人们。就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但他不能改变这些规律。要是从房顶上掉下来摔伤了,虽然与万有引力有关,但不能因此归责于牛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u、佛教宗派众多,是否教义不一?

八.佛教对世界的认识
首先我们搞清楚什么叫世界?“世界”这个名词出自佛教重要经典《楞严经》, ‘世’是指时间,‘界’指空间,时间和空间合起来就是世界。
佛经中将以千计的太阳系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之为一个小世界,这以千计的太阳系应专指有人类文明的太阳系,那些还没有产生人类文明的太阳系是没有计算在内的,因为佛教是站在人本位的角度上说的。以千计的小世界构成一个中世界;以千计的中世界构成一个大世界。因为是三个千数组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这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个。这是从宏观上看的。从微观上看,也是一花一世界,滴水有天地,一微尘中藏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教的多重世界的概念。
从内容上,世界可归纳为两个部分:一是有情世界,所谓有情,即一切有知觉、有情感的生命,包括人类以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动物,鬼神、天人等;二是器世界,指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
从生命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众生有情欲,色界众生有形体而无食、色二欲,无色界众生连身体都没有了,只是纯粹的精神世界。
从生命的存在形式上,则又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种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十法界”。
从上面看,佛教并不否认各种神鬼。佛教所讲的神鬼只是与我们人类不同的各种生命。他们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时空中,普通人的肉眼看不到,修到一定层次的人,天上地下、过去未来知道得清清楚楚。

四圣道指声闻、缘觉、菩萨、佛。
其中声闻指通过接受佛教思想的教育,从凡夫走向解脱的四个阶层,包括初果须陀含、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每一层次在佛经中都有详细的修行方法及成就的明确标准。其中到了阿罗汉才彻底了脱生死。缘觉与声闻类似,是指观诸法生灭因缘或依十二因缘而得道者。

菩萨是梵文音译,原意为“觉醒的有情众生”,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的同时广度众生,是凡夫到成佛的过渡阶段,从初地、二地直到十地,按成就的层次分为十地菩萨。每达到一个层次都有客观的标准。佛教是讲实证的宗教,修行的每一个层次及修证的方法都有详细的指导,以及成就的标准,每一层次都可亲自验证。古往今来修到各个层次的圣者层出不穷,直到现在的南传佛教中,都经常有修行人证得阿罗汉果,了脱生死。

佛是梵文的音译,是佛陀的简称。关于佛的定义,在南传佛教经典《阿含经》中的解释是,在无佛法的时代通过自修悟道、证得涅槃,并且创立佛教、广度众生者,即为佛。在有佛法的时代,在佛法的教化下证得涅槃的是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是超越生死的第一步,若要成佛,还需进一步修行。这里可以看出,同样是证涅槃,但佛与罗汉一个最典型的区别就是在无佛法之时代,自证涅槃并创立佛教。一些外道说自古以来,佛门中没有人修行成佛,由此否定修行的意义。这是误会了佛的含义。佛的含义中有“第一个开创佛教”的意思在里面,就象开山祖师只有一个,后来的人学得再好,也不可能是开山祖师。民间对佛的称谓叫佛祖,就有这层意思了。
十方无数的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有无数的佛。每一个众生都能证得涅槃,成阿含汉;也能进一步修行,并开创一个佛教时代,成为佛。
我们这个世界最近成佛的是释迦牟尼佛,是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现在还存在大量的文献记载及考古证据。释迦牟尼佛出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原来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提罗拉科一带)的太子,后出家修行、自悟成佛,并创立佛教。释迦牟尼佛是释迦族的圣者的意思。今天在印度与尼泊尔还有许多释迦牟尼佛活动过的遗迹。

欲界包括地狱、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中的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众生有食欲和淫欲,食欲以维持生命,淫欲以延续种族。孔子说:食色性也,就是指的欲界众生的两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色界四禅天包含十八层天:
初禅有三层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有三层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有三层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有九层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色界众生只有形色,而无食欲和淫欲了。
有一些佛经将相近似的、关系较密切的几层天当成一层天来讲的,也有分开来讲的,就象亚欧大陆可名之为亚洲与欧洲,也可视之为一个大洲。不同的佛经由于翻译的时期与译者的不同,音译的名称也可能略有出入,但所指的都是相同的天界。

无色界包括四层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众生连身体也没有了,只有意识。

我们这个世界中每一层平行的天界都不止一个,而是多以千计,就象我们这个世界不仅地球上有人类,还有其它星球也有人类一样。
这二十八层天越往上福报越大,欲望越淡,心越清净,寿命越长,容貌越美,越光明。这种乐是种极大的精神之乐,修过禅定的人就会有体会。由下至上,每一层天的寿命越长,对应人道的一天越长,如与人道最接近的四天王天,寿命是500年左右,一天大约相当于人道的50年。六欲天中的第六层他化自在天,一天相当于人道的16000年左右。所以有天上才一日,世上几千年的说法。到最上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命是八万大劫,即八万次宇宙生成到毁灭的全过程。
这个三千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全过程,在佛经中称之为一大劫。这种世界成而复灭,灭而复生的过程循环不已、无穷无尽。这样看来,宇宙大爆炸只是这一大劫的开始。
光天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在大梵天之上,不属三千大千世界,但还属三界六道。这些天道生成到毁灭的周期比三千大千世界更长。
所有这些天道众生寿命终了,还要在六道中轮回。
欲界六层天可以修福报而生,色界与无色界的各层天需修到相应的禅定层次才能到达。
修禅定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打坐,根据渐进的层次分为四禅与四定,修习的方法及修成的标准在佛经中有详尽的介绍。禅定可得到一种极大的精神之乐。禅定之乐超越了世界一切的享受,男女之欲乐与禅定之乐的比较,如砖头比翡翠、土坯比黄金。同时,禅定也可生发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禅定功夫越深,所生的天界也越高。其中修成四禅则生于色界十八层天,修成四定则可入无色界四层天。四定之上为灭尽定,入这一定即入涅槃,永不再入轮回。

据佛经记载,在我们这个小千世界,有数以千计的存在人道的星球,我们地球只是其中一个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星球。其他有生命形式而无人类文明的星球约有八万左右。佛经中重点介绍了地球之外的三个外星文明的状况,描摹得特别详细,包括诸如身高、相貌、寿命、生产方式、食物、婚姻、贸易等等。比如脸型一项:我们这个地球,因为大部分大陆北宽南窄,所以人类的脸型也是大致是上宽下窄;有个星球的大部分大陆是近乎圆形的,所以那个星球上的人类的脸型也是近乎圆形的,还有一个星球的大陆多半方方正正,所以那个星球上的人类的脸型是方方正正的。这就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兴趣了解外星文明的人可以找相关佛经了解一下。

在人道以下,有畜生道。畜生指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除人之外的一切有知觉的生命,但不包括植物。因为植物是没有感知的,它没有自我意识,不知道自我的存在,没有苦乐等感受。畜生的特点是痴愚,只会凭动物本性行事。畜生道绝大部分生存极为艰难,生命毫无保障。

鬼道大部分是福报完全消耗完了的众生及有轻度恶业、尤其是很贪婪悭佞的生命。这些众生长受饥渴,数十上百年都很难找到食物,有的找到食物也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吃不下去,饿得皮骨相连。所在人在世上无论如何都要多点施舍,积点福报,不能太自私,否则落到鬼道就很麻烦了。鬼道分很多种,大部份是饿鬼,也有极少数一类是有点福报的,如一些土地神就是福德鬼。有的鬼道极孤独,一直在阴沉沉的沼泽荒原孤独漂泊,无衣无食、无房无侣;还有一类鬼道叫入处饿鬼,这类鬼能与人道有感应,比如人类日常的祭祀,这一类的饿鬼能享用到。要是入了其它一些鬼道,就无法享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去世后,还与亲人有感应的原因。鬼道都是生活在阴阴沉沉的世界。

地狱道是造了大恶业的人的去处。地狱分很多种,我们这个世界的有十八个大地狱,五百中型地狱,小地狱成千上万。地狱生存环境极为恶劣,苦难极重。有的极热,有的极冷;有的刀刃状物遍地,步步撕割;有的刚风四起,风起处如同钢刀飞舞,皮肉片片撕裂,随即复生,循环不止;有一种夹山地狱,这里的众生时时感受到大山反反复复压碎自己;有的地狱的空中时时密集飞落尖利物;有的地狱恶臭不堪;还有的地狱被各种怪物撕咬;种种苦楚,不一而足。而且这些众生生命极长,生而复死,死而随即复生。有一类最痛苦的地狱叫无间地狱,一人之身同时承受种种痛苦,求片刻止息而不可得,时间极长,要经历无数次世界生灭过程。如杀父母者必入最令人恐怖的无间地狱。地狱道普遍极黑暗,众生只感到极大的痛苦与无边的恐惧,不知道痛苦来自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可以看出,从最高的天界到最深的地狱,越往上越光明,越往下越黑暗。地狱道连自身都看不到,只是感觉到无边无际的黑暗、极端的痛苦与无法摆脱的恐惧。天界是极光明的,天人身体光明柔软、容貌极美。佛陀住世时,常有天人来请教佛法,这些天人“容色绝妙,其身光明遍照祗树给孤独园”。曾经佛有个出家不久的弟子念念不忘自己国色天香的表妹,有一次佛带他去了一次忉利天,看见了忉利天的天女,再看他表妹就象看猴子一样,丑得没办法形容了。还有一个与佛同时代的居士叫给孤独长者,因为布施而生天界,第一次下来拜见佛陀时,因为无法适应地上的环境,身体柔软之极,无法站立。佛让他变成人类这种坚硬的形状才站立起来。

人道与畜生道之外的四道,并不是在我们这个时空意义上的存在。坐飞机与宇宙飞船并能上天界,挖地道也不能入地狱。我们的感知超脱不了我们这个四维时空的限制,我们制造出来的仪器也只是我们感知的延伸,同样无法超越这个四维时空的限制。而人道和畜生道之外的所有生命形态,都是超脱我们这个四维时空而存在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来认知其他层次的生命呢?有一个途径,心净。心清净到一定程度,各层次的生命形态就会由近及远在我们面前层层显现。我们凡俗众生的心纷乱不堪,如同波涛汹涌、浊浪翻滚,所以只能感知到表层的波涛;而清净的心如同止水,清澈之泉下,水底之物朗朗毕现。许多高僧大德能看到六道轮回、过去未来,就是因为心很清净。在越清净的心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越小。阿罗汉能观察到八万大劫、一个世界内的所有事情,佛就不受时空的限制了。
修禅定是个净心的好方法,修到深层次的禅定,展现在眼前的世界,其丰富程度远在常人的经验之外。

类别:佛教简介 | 评论(0) | 浏览(80)  佛教简介(三)2008-09-24 01:00佛教简介(三)

关于佛教的部分教义
(这部分内容是我读四部《阿含经》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佛教是一种建立在哲学意义上的宗教。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生命个体自身的问题。故而一切的分析皆从认识论出发,亦即以个体生命的自我认知为出发点,分析生命现象及与个体生命相关的世间。
我们知道,唯物论是以物质为出发点,对客观世界穷尽分析,对生命自身也是物质化的分析,其优势是长于解决物质层面的需求,弱点是拙于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佛教另辟蹊径,从个体生命对自我生命及世界的认知来分析问题。为我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识,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需求不同,故分析角度不同。佛教是要解决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问题,故从生命本身的认知分析入手。

1.六入
就我们人类而言,对世界的认知不外乎六种途径: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身体的触觉及感知、大脑的情感思惟。这就是佛教的“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入与后面谈到的“识”构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识构成“我”的世界。比如眼识即是视觉世界、耳识构成听觉世界、鼻识构成嗅觉世界、舌识构成味觉世界、身识构成身体感受世界、意识构成自我的精神世界等等。这六识构成自我的世界。芸芸众生、苦乐悲喜、天地万物,不过是构成“我”的世界的调料。一个生命一个世界,六识之外没有世界。
世界只是“我”认知的世界,山河大地只是“我”这个生命个体眼中的山河大地,一切的现象都只是自我的认知,也是构成自我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这个“我”,“我”的世界也就随之湮灭,了无痕迹。有人说,不管自我这个生命体是否存在,都不妨碍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这种说法是从物质的角度出发的,只能解决物质的需求。人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必须从自我的认知入手。将世界分析到分子原子乃至夸克及弦理论,对解决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毫无助益。
人有种种痛苦烦恼都是源于自我的认知,烦恼本身就是六识中的一种意识。看电视是眼识的需求、爱听音乐是耳识的需求、喜欢香味是鼻识的需求、爱好美食是舌识的需求、运动按摩男女之爱是身识的需求,一切情感与思惟是意识的需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需求超越这六种认知体系。
生命是由六识身构成的一个暂时现象,没有了这六识就没有了生命。生命只有不断变迁的现象而无实体。而这六入与六识皆是迁流不息、无法停留的,要保持生命的存在,必须片刻不断满足这六识的需求。我们就被迫追随这些无常的需求奔波不止,这是生命的苦之所在。苦的根源是无常。

2.四食
还有一种从生命需求分析生命的方式,即四食:粗抟食、细触食、意思识、识食。
粗抟食指食品、水、空气等物质需求,这些需求构成生命的物质存在;细触食指眼耳鼻舌身等感受的需求,意思识指思惟情感的需求,识食指自我认知的需求,后面这三者构成生命体的精神存在。生命的存在必须有这四食,缺一不可。这四食迁流不息、不能恒久存在,故生命的存在必须不断补充四食,为这四食奔波不息。因为一切皆是无常,四食之中,并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自我,“我”只是四食组成的一个暂时现象,缘在则在,缘尽则灭。所以一切的努力最终都是毫无意义的。即使在当下,也找不到意义所在,所谓意义,不过是意思食的需求。

3.五蕴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是构成生命的五大要素。
色指物质,在佛教中,将物质概括为地、水、风、火。按我个人理解,地为固态,水为液态,风为气态,火为能量。一切物质都不外乎这三种状态加上能量。
受是感受,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受身。
想是感受之后在内心的反映,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想身。
行是生命体的思惟情感,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思身。
识是对前四者的认知,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身。
现代心理学对人的一切分析,最高达到精神的层面,认为精神就是“我”的核心。卡笛尔说,我思故我在。但请问是什么在认知这个精神?是什么在认知“我思”?这个就是佛教中的识的概念。
这个识在认知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在认知色、受、想、行。没有这个识的参与,人不过是一架精密复杂的肉体机器,虽然能对外界有自然的反应,但不会认知自我的存在,也就产生不了自我意识。
一部高科技制作的机器人,也有类似于生命的各种传感器(感受器官),也有相当复杂的记忆与分析程序(类似于生命体的大脑),但没有“识”的参与,它产生不了自我意识,它不知道它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它自己的存在。与国际象棋大师下棋的计算机“深蓝”,其记忆与分析能力远在常人之上,但它不知道它自我的存在。
科学界一直认为,思维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就能产生自我意识,但思维能认知思维吗?没有高一层的“识”的参与,即使复杂如“深蓝”也不能产生自我意识,有识的参与,即使最简单的生命体--如蚯蚓,也知道它自己的存在。识是有情生命与非有情生命及物质世界的分水岭。
“识”是六入及外缘共同作用,形成的六种识身。外界与视觉作用形成眼识,即视觉概念;与听觉共同作用形成耳识,即听觉概念;与嗅觉作用形成鼻识,即嗅觉概念;与味觉作用形成舌识,即味觉概念;与身体感觉作用,形成身识,即身体感觉概念;与大脑的记忆思惟作用,形成意识,即意识概念。六者共同形成六识身,六识身就是生命认知中的世界。识是生命结构的最高层次,佛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因为五蕴是构成生命的五大必要因素和全部内容,缺一不可。在无常的原则下,五蕴需要不断地补充,否则生命无以为继。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补充这五蕴以维持生命的存在。迁流不息的五蕴构成生命现象,现象之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生命需要对五蕴无止境地补充,为之奋波不停,片刻不能止息,这就是苦,苦的根源是无常。
六入、四食与五蕴是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生命现象。因为五蕴对生命现象概括得比较全面,故佛教重于五蕴的分析。六入与四食可以纳入五蕴分析的范畴。

4.十二因缘
五蕴、六入与四食是从结构上分析生命的构成,类似于空间状态;佛教还有一种从生命流程上来分析生命的方法,类似于时间状态--这就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指的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无明指不了解五蕴、六入等生命的真相,不懂得苦、集、灭、道等解脱的方法;行指身行、口行、意行;识指六识;名色指五蕴,其中色指地水风火四大,名指受、想、行、识四蕴;六入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知;触指眼、耳、鼻、舌、身、意触;受指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爱指欲爱、色爱、无色爱;取指欲取、见取、戒取、我取;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生指生命,有了上述条件,生命现象就产生了;老死指生命走向衰老直至终结的过程。
这十二因缘,必须要有前者才会有后者,环环相连。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现在部份佛教普及类书籍中往往将十二因缘的每一种,解释为从几岁到几岁,这是严重的谬误;十二因缘即是当下。
十二因缘展开来讲的话,内容很丰富,想了解的其本义的人,可找《杂阿含经》深入学习。由于此文只是很粗浅的介绍,无法分析得那么深入,一言以敝之,十二因缘是生命流程的过程,是生命认知的时间概念上的分析。   
综上所述,五蕴、六入与四食构成对生命认知的空间架构,十二因缘构成对生命认知的时间流程,二者组成佛教的时空观。这是佛教对人与世界的基本认知框架。这个认知框架的核心是:一切从生命个体的认知做为出发点。佛教是不二法门,不二指心法不二,世界即我心,我心即世界。自我认知构成自我的世界。
佛教是内观之道,向内观照自我的内心,认知自我的实质,找出烦恼的根源,寻求最终的解脱之道。
南传佛教从最基本的认知来分析,而大乘佛教则更加广博深入,涉及到的理论很深,须深入经藏,并且需要相当好的悟性,非初入门者所能理解的。初入佛门,最好从南传学起,不然学佛多年,还是不得要领。南传佛教的代表经典是《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四部阿含经,尤以《杂阿含经》为要,是一切佛教经典的本源。

三法印
三法印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所在,凡符合三法印的就是佛教思想,凡违背三法印的即为外道。
在南传佛教中,三法印是站在有感知的生命体的角度而言的。意思是自我生命的迁流不息,无有常性;众生生命的构成没有一个实在的核心的自我,一切都是现象,现象之内无实质。大乘佛法涵义更深广,《金刚经》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如梦幻泡影是从空间意义上说的,如露亦如电是从时间意义上说的。
涅槃寂静是指通过修行,断尽烦恼,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盘。凡佛法,最终必指向涅槃。如果违背了这个指向,即是外道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佛教解脱之路
佛教中的解脱之路据称有八万四千种,此极言其方法之多,条条道路皆指向涅槃。比如观心、念佛、打坐、参禅、三密相应等等。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一些解脱方法还是不能不修,即四谛。这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佛教的最基本的基石。许多人不明学佛之本意,念佛一辈子,最终功亏一篑,与此不能说没有关系。比如出离心都无法生起,如何往生?阿弥陀佛过来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进修,你却这个放不下、那个舍不得,佛不能强拉着你去吧?
四谛指:苦、集、灭、道,苦是生命无常引发的种种烦恼,集是苦生起的原因分析,灭是与苦相对的解脱目的、即涅槃、也就是心的解脱,道是走向解脱的方法,即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分为七大类,计有三十七道品:1.四念处,2.四正勤,3.四神足,4.五根,5.五力,6.七觉支,7.八正道。
四谛是走向解脱的框架,三十七道品是个细化的修行的路线行程表,相关的佛教经典中有详尽的分析。
佛教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单纯是汉传大乘佛教中,大藏经与续藏中的经典就有一万多部。佛学典籍浩如烟海,理论博大精深,极为繁复。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尽其学。所以佛教各个门派也只是‘弱水三千,各取一瓢’。前面的介绍也只是脚下的一个路标,佛法还远在遥远的山那边。但学佛者也大可不必畏难不前。佛法万语千言,破一妄心。佛性非关文字。一语开悟者,古往今来,比比皆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字不识,在街上卖柴,偶然听人读一段《金刚经》,即契心法,后成一代宗师。参一句话头,念一句佛号成就者,更是多如繁星。
即使不求开悟,因在佛法中有对世界的根本认识,我们学习之后,也会大为受益。求富贵可得富贵之道,求安宁可得安宁之道,求长寿可得长寿之道,人类的许多需求,都能在佛法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大海无边,可各取自己需要的那一杯水。学佛的过程有很多的乐趣,最少也能修到心境淡定平和;行为与心态的改变能让生活质量很快得到明显的改善;修行到一定层次还有很多神奇的体验,自然生发神通。
佛家讲缘分,看到这篇文章,即是有缘人。我不敢说我的理解如何如何,凡夫之见,错谬之处在所难免,一切以佛经原文为准。如果此文能引起有佛缘的人,对佛教产生一些兴趣;更多的人,与佛教结个善缘,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愿观世音菩萨保佑各位智慧圆满!

类别:佛教简介 | 评论(0) | 浏览(91)  佛教简介2008-09-24 00:49上篇
什么是佛教
我们很多人到寺院烧香拜佛,只知道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但佛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却说不清楚,这里用最通俗的方式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佛教。
简单的说,佛教说的主要有有两件事:
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
如何解决生死问题?
一切宗教都是解决生死问题的,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生死。
佛 佛不是唯一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佛。单是《佛说佛名经》上记载的佛就有一万一千一百位。大家熟悉的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等。
我们这个世界曾经有过许多佛出世,最近的佛是距今2500多年前在印度中部出世的。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迦毘罗卫国的太子,后来因看到人生生老病死,感悟人世无常,出家修行悟道成佛。成佛后号释迦牟尼佛,就是释迦族的圣者的意思。现在印度还有许多佛和弟子们当时说法和活动的遗址。现在寺院里大雄宝殿里供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的佛经大部分记载的是佛当时说的法。
菩萨 菩萨是指觉醒的有情众生。我国民间熟悉的菩萨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菩萨大慈大悲,一边普渡众生,一边修行成佛。
阿罗汉 简称罗汉。修行的人修证到阿罗汉这一步就能超越生死了。

如何从表面上区别佛教与其它宗教
佛教:在我们汉族,写明**寺、**庵,供佛和菩萨、罗汉,有和尚或比丘尼常住,常住者穿僧服、不留头发,才是佛教寺院。其中寺院一般为和尚修行之地,庵为比丘尼修行之地。信佛是为了超越生死,不再进入轮回。
道教:写**观、**宫,供无量天尊、三清天尊、太上老君等,一般有道士常住,道士或道姑留长发,常持拂尘、令牌等法器,即为道教;信道教的目的是升入各层天道。
基督教(或天主教):信仰上帝(或基督),教堂有十字架标志,目的是为了死后上天堂。
伊斯兰教:写明清真寺,信仰真主。在我国,信众多为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信伊斯兰教的目的也是为了死后能上天堂。
神鬼崇拜:写明**庙,供山神、土地、海神、龙王等自然神祗,或古代历史人物(如供岳飞的岳王庙)。为神鬼崇拜。
祠堂:一般是祭祀宗族祖先。

佛教的特点
*符合现代科学。其科学性和真实性得到许多现代科学家、哲学家的肯定;包括爱因斯坦、罗素、尼采、鲁迅、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人都曾高度称许。现代科学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无一不验证佛法的真实不虚。
*提倡绝对平等,追求完全的自由。
*要求弟子完全摈弃个人的情爱贪欲,以菩萨行,大慈大悲、普利众生。
*极重视修行者个人的智慧和实证,追求理性,反对盲从。
*佛经典籍浩如烟海;有一套完备乃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有一套系统的修行方法。从普通人到佛的境界,修行的每一步都可得到亲自验证。
佛教的科学性
佛经中很多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的吻合。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小到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尖端科学等,无一不证明佛教的真实性。下面略举数例:(下面这一段如果看不懂就跳过去,先看后面的)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
佛陀在《起世经》中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过准确的描述,原文是古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 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佛化土。李庆宏居士在《佛教起信与入门》一书中分析认为:
* 小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讲,并且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而且银河系有上千个有人的星球。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因为人是正报,物是依报。
*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这就符合当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这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个,也就是说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还没有超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看来天文学家以后很多年都不用担心失业。
*佛在《楞严经》中记述: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在2500多年前,能看以百亿计的恒星构成的宇宙,这就是极大的奇迹了。
* 《起世经》还提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中(即银河系)有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其它三个大洲应指银河系其它类型的外星人。佛陀对他们作过详细描述,包括脸型,寿命,生活状态等。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
论地球的形状
《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就象掌中的庵摩罗果(一种椭圆形的水果)。若不是实证,2500年前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球是圆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
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
佛在《起世经》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现在的西藏人则还可以根据佛教的《时轮金刚续》准确测算日食月食。
论微生物
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即不用显微镜就看见了水中的无数微生物。佛当年规定弟子喝水都要先过滤,尽可能避免伤害在大一点的微生物(太小的就没办法了)。
论寄生虫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还指出确定位置和活动状态。今日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

可能在人要问了,2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科学,怎么对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楚?实际上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佛是亲证,而许多现代科学,只能靠推测。如万物都是从空无中产生,以及所有物质依观测而存在,是现代量子力学铁定的结论。科学家无法从感性上理解,但也不能不接受这种结论。而佛早就指出万法心生,诸法无我。现代科学家黄念祖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佛教的世界观
首先我们搞清楚什么叫世界?世界这个名词出自《楞严经》, ‘世’是指时间,‘界’指空间,时间和空间合起来就是世界。
从内容上,可归纳为两个部分:一是有情世界,所谓有情,即一切有知觉、有情感的生命,包括人类以及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动物,鬼神等;二是器世界,指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
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从生命的存在形式上,则又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种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十法界”。
从上面看,佛教并不否认各种神鬼。佛教所讲的神鬼只是与我们人类不同的各种生命。他们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维度空间,普通人的肉眼看不到,修到一定层次的人天上地下过去未来知道得清清楚楚。不同人的神通当然也不一样,佛是全通,阿罗汉则能知84000大劫(一大劫可能是一次宇宙大爆炸)内的事情。
四圣道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形象一点,圣道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外,看著我们这个宇宙时空一次次的形成、毁灭、再形成、再毁灭……永无尽头。六道众生在世间一次次的轮回,生老病死、受苦受乐。其中佛、菩萨因为大慈大悲,所以时常下来度众生。  

六道轮回
人的肉身会死亡,但神识是不灭的。六到轮回指的是神识的轮回。
所谓『六道轮回』,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轮来轮去,像车轮一样转,所以叫做六道轮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
色界四禅天包含十八层天:
初禅有三层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有三层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有三层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有九层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色界众生只有形色,而无食欲和淫欲了。
有一些佛经将相近似的、关系较密切的几层天当成一层天来讲的,也有分开来讲的,就象亚欧大陆可名之为亚洲与欧洲,也可视之为一个大洲。不同的佛经由于翻译的时期与译者的不同,音译的名称也可能略有出入,但所指的都是相同的天界。

无色界包括四层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众生连身体也没有了,只有意识。

我们这个世界中每一层平行的天界都不止一个,而是多以千计,就象我们这个世界不仅地球上有人类,还有其它星球也有人类一样。也有部分佛经将其中几层相近似的天界合并成一层天讲的,或某一层天分成若干部分讲的。也有一些佛经由于翻译的时间及译者的不同,天界的名称有所差别,但实际上所指的是同一天道。
               

欲界六层天的比较
                     身长     寿命        一日一夜对应地球     
四天王天      75丈    500岁    50年     
忉利天         150丈 1000岁 100年     
夜摩天          225丈 2000岁 200年     
兜率陀天      300丈   4000岁 400年     
化乐天           375丈 8000岁   800年     
他化自在天    450丈 16000岁1600年   
欲界 六欲天及以下各道,包括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都属欲界,特点是有食欲和淫欲。食欲以维持生命,淫欲以延续种族。
色界22层天只有形色,而无食欲和淫欲了。
无色界则连身体也没有了,只有意识。
这32层天越往上福报越大,欲望越淡,寿命越长。能彻底离欲清净,最高能上梵天。
光天以上则除了断绝情欲外,还需要修相应的禅定才有可能到达。到最上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命是八万大劫,相当于2105.4亿亿年。
大梵天以下属三千大千世界,光天到非想非非想天一共22层,不属三千大千世界,但还属三界六道,所有这些天道众生寿命终了,还要在六道中轮回。

人道
佛法说人身难得,下辈子再投生做人的机会非常渺茫。现代统计资料表明:地球上单是蚂蚁的数量就是人的100万倍,昆虫的数量是人的1.66亿倍。还不用说其它。落入三恶道再想回到人道,其机会比中500万大奖不知小多少亿亿倍。人道在中间,修行则可入四圣道或极乐净土,永不入轮回;行善则上可入天,享受很多年大福报;行恶则落入三恶道中,万劫不复。何去何从,该怎么办,懂了这个道理都会做出选择。所以一定要注重身为人的这一生。有人认为自已还年轻,到老了再说。可谁敢保证自已一定能平安到老?阎罗殿上自古多枉死之鬼;再说老来就一定有那个智慧和精力来学习佛法吗?再说你能保证有那么大悟性,短时间就能修成吗?抓住今天,学佛并不耽误你的任何事,但修一心而已。
学佛有很多的乐趣,最少也是心境淡定平和;修到一定层次还有很多神奇的体验,自然生发神通。

阿修罗道
阿修罗的特点是有天福,但长相丑陋、嗔恨心大、傲慢、好勇斗狠;如果人多修福德,但斗争心强、傲慢心大,就可能转世成阿修罗。

畜生道
作下品十恶感应而入畜生道,特点是痴愚。
动物其实也有感情,动物的嗔恨和执著也有力量,杀害动物虽罪不及杀人,但也有罪业,也得付出代价。何况六道轮回,有的动物可能就是你前世父母子女亲人朋友转世而成,所以对动物也要心怀仁慈之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读来令人怆然!动物也害怕死亡,它们的哀痛也象人一样,只是不能开口说话而已。设身处地地为它们想一下,还有点仁慈心的人都不会妄杀生灵了。如果这一辈子有幸做人,对动物一点仁慈心都没有,滥杀生灵,万一那一天落到畜生道去,又怎么能指望别人的仁慈心呢?真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有仁慈心的人自然处处受人欢喜,做事顺利。而心胸狭窄、刻薄寡恩的人处处碰壁、事事难以如意,甚至连子女都没有,或者有也没孝心。有的人很聪明,处处算计,就是发不了财;而心地仁厚的人多有厚福。所以人心就是祸福的的源头,想要改变命运就先改变自已的心。形象的说,慈悲心如春风化雨,万物滋生;杀心如秋风扫叶,寸草难留。
这里说到命运,实际上人这一辈子的命运都是以前的业力所造成的;而性格是以前的习气带来的。所以人一生下来,虽说大致格局已经决定,但人的心地和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命运,这就是所谓的‘三分天命,七分人为’。做恶的人必然损耗应得的福报,有的人做坏事没见报应,那是他应得的福报太大,还没损完,而罪报还没成熟。就象种子一样,种在地上,还有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修善也是同样道理。心地宽厚仁慈,多行善事,必能增添福报。

鬼道
因作中品十恶罪感报而生。又称饿鬼道,特点是长期饥饿,得不到饮食。业重者,饿得皮骨相连,却又没东西吃,即使找到食物,或者咽喉如针、或者口如臭尸、或者在口中化成火,吃不下去;次者,吃人间脓血粪秽;轻者,偶尔能找点东西吃。
这种事小时候听说过,本地的真事:一只猫在泔水桶中偷食,被人用饭锅压住,倒米汤烫死。从此那人吃饭时就看见满碗的蛆,吃到嘴里也在嘴里爬动,饭当然吃不下了,饿得要死。还是让一过路的外地人救好的。这应当是感应了饿鬼道。
人小的时候天眼有时自然开着,这时就可能见到鬼,加上根基未稳,所以婴儿很容易受惊生病。
人去世时,若是留恋人世,放不下妻儿老小、名望财产等;或由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死,则似乎容易成鬼一些,因为他不肯离开,再去投胎。那就比较惨了。经常有人梦见死去的人找自已要饭吃,那就是落入鬼道了。鬼是怕人的,不是饿得实在没办法也不会找人。所以做这种梦,赶紧找佛教出家人超度,或者多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并将功德回向给亡人,以超度先人,让他投生到善道。
有的鬼附在人身上,最好是请僧人超度,比如转世为人,对鬼来说也算是件好事。不要用其它方法杀它或赶走它,这样两者之间的冤越结越深,也不太好。

地狱道
因作上品五逆十恶重罪,感报而生。特点是极端痛苦。有记载的地狱有八寒、八热、十六游增等等,根据各人造的罪业,受的苦各不相同。我不敢详细说了,怕人看了做恶梦。总的来说,地狱里面每一种痛苦都是人几秒钟都受不起的。比如说感受一年全身被烧红的铁烙的滋味,想想什么感觉?我看没人能受得了5分钟。然而有些人犯的罪业,却可能要在地狱里呆千百万年,乃至‘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犯五逆重罪直接入最深的无间地狱。毁谤三宝,不敬尊佛经;杀僧,或玷污僧尼,在寺庙内恣行淫欲;做假和尚欺骗世人,违背根本戒律,偷窃或掠夺寺庙的财物,也是很重的罪业。
为什么同样是造罪业,而对佛法僧和父母所造罪业报应特别大?因为这两者是世间最大的福田。福报越大,损害所得报应越大。
佛和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做恶业所得报应,是业力自然运行的结果,而非神鬼的惩处,更与佛和菩萨无关。佛不会惩罚任何人,在佛教戒律中,唯一的惩罚是‘默摈’,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让违背戒律的人自已反思。
以佛教的眼光看,现代社会中人,包括一般向善的人,不知不觉中也造了很多罪业。比如:毁谤佛法;杀生;吃过多动物;随口骗人;偷盗(包括贪污受贿,占别人或公家的便宜);婚外恋等等。
这些都需要真诚忏悔,如果是伤害人的罪业,要向被伤害者忏悔以求得原谅。有的罪业太重,光忏悔还没用,一定得按照佛教中的某些修法来销业,比如念《地藏经》、‘大悲咒’、‘南无阿弥陀佛’等佛号、或者放生、传播佛法等等。

六道轮回的规律
现世为人,由于因果业报的原因,而在六道内轮回。大致规律是:
*有大的福报,心清净,希望成天人,转世为天人;其中色界二禅及以上各层天一般需修相应的禅定才能达到;
*有较大的福报,但嗔心重,嫉妒心重,好斗,转世为阿修罗;
*有一定的福报,中等的情欲心,希望成人,转世为人;
*小罪业,加愚痴,或情欲较重,转世为畜生;
*中罪业,贪心重,或情欲很重,转世为鬼;
*重罪业,或情欲极重,嗔恨心过重,转世入地狱;
各道众生生命结束,均依业报继续在各道中流转。
从上面看,除业力外,自身的愿望和情欲心也是影响六道轮回方向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人死后一定变鬼,那么入鬼道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性格偏执、凡事看不开、放不下、性情暴躁、以及动不动爱得死去活来,均是落三恶道的种子。
修行佛道,可超出六道轮回,成为阿罗汉、菩萨、佛;修外道自己觉悟,亦可能成辟支佛。这四圣道皆处在永恒的快乐和自由当中,菩萨可能因自身的愿望而再入尘世普度众生。
修佛法而入西方极乐净土,其效果类似修成阿罗汉。
六道轮回对我们肉眼凡胎来说,似乎有点虚无飘渺,但对于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来说,却是看得清清楚楚。且不论这些,西方一些催眠术常常可以使人回忆起前生,而且事后的考证也符合事实。据书报记载,印度和西藏发现一些小孩能回忆起前世。有的相隔数百里之远,前生的一些细节,亲人的姓名等等,都记得很清楚。前世的亲人当面能一一相认。
这种例子有许许多多。小时候我有个亲戚连续几次梦见她死去的妹妹告知现在的地址、家廷情况及父母姓名等。过几年有个机会就找去了(离很远),还真有这么一家人,女儿的出生时间也对得上,遗憾的是记不起前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

因果观念
因果律是一种因果关系,什么样行为造就什么样的后果。世间任何事都有其前因后果,任何事物都逃不过因果律的法则。对生命体来说,从浅近而言,比如种植能得收获,付出多有回报,予人快乐则得人善待,作恶多端必自断生路;从深远而言,行为的影响能跨越多生多世的生命之流,过去世的行为同样影响今世的结果。
因为因果是一种对等关系,善恶报应就很好理解了。善行能结善果,恶行只能结恶果。但此对等关系只是性质的对等,而非量的对等。在实际上,结果往往远远大于起因。比如一颗种子能结数十乃至数以千万倍的果实。种子只是因,即根本原因;除了种子这个因之外,还有阳光、水土、肥料等等的作用,这些都是缘,此二者为因缘关系。因是决定因素,缘为辅助条件。因缘共同作用而产生果,这就是因果。
因果报应不一定都是立竿见影,正如种子下地,还有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而且发豆芽菜一夜可成,种果树数年才有收获;为善如果有恶果,必定是善业未熟,而过去的恶业先成熟了;为恶见善报,必是过去世的福报未尽,而今世的恶业未熟。对因果报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深远的眼光。
实际上,善恶报应不是一种很理想的表达方式。因为善恶的标准因人而别、因地不同,也因文化背景等差异迥然各异。因果律的概念更能体现其本来意义。
因果报应不一定要等到下辈子,今生今世、此时此地就可看到。就象站在太阳底下,影子随时都在脚下。仔细推究下来,一切结果都能在今生今世找到原因,即使是上辈子的恶业,也多半是借助今世的恶业或贪、嗔、痴念成熟的。
比如不孝敬父母,必然大幅度削减人应得的福报,老来也绝大部分得不到儿女的孝敬。同样,虐待公婆的人,几乎个个都晚景凄凉。大富贵之人,几乎没有不孝父母的,而贫困之家,比比皆是。只要有这份心,贫穷永远不是理由。比如偷盗,按因果律是得贫困报,我孤陋寡闻,至今没见过一个因偷致富的,相反见到一个个活得潦倒不堪,钱来得不明不白,就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随形的恶报。再如杀生,按因果律得疾病短命报,杀得越残忍报应越惨烈。这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再如邪淫(正常夫妻之外的、或非正常的性行为),也是大幅度损耗福报的。邪淫太过的人,往往生活处处不如意,被人轻贱。同时对婚姻的影响也很大,直接果报是得不到佳偶,即使对方是个大仁大义的人,也会单单地对你不好;婚后邪淫,不管做得多隐密,必然导致夫妻关系自然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个人的行为影响个人的未来,社会普遍行为影响社会的未来,以国家名义的行为影响国家的未来。社会风气较好的话,世界就会安定,自然灾害极少发生;世人普遍沉沦、道德日益败坏、人心争斗、杀业深重的话,必须产生种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天灾人祸与战乱发生的机率会大幅度上升。
一切结果都是自己造就的,世人不知,总是在身外、心外找原因,永远想不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果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不虚,如影随形。命由自作,福由心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心得。

轮回观念
佛教认为,生命死后并非什么都没有了,而会在六道中轮回,这六道是:天、阿修罗、人、畜生、鬼、地狱。
六道并一定都要齐全,有的世界和时期就只有其中某几道。在恐龙时代以前,我们这个地球虽然没有人,但象我们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人道可以在其它地方存在,空间与时间只是众生心中的错觉,故不存在时空的差别,要转世一念可至。待我们这个世界条件完备,适合人类的福报后,人类就自然产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或从其它五道转世,或从其它世界转来。其它道的缺失也以此类推。
这六道中,越往上心态越平和安宁、越善良、越纯净、越聪明、越漂亮、生活状态越好、越快乐、越光明,越往下则越暴戾、越恐惧、越自私、越多疑、越痴愚、越丑陋、苦难越多、越阴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知道人死后落到哪一道,看其生前的心态与行为就基本上能判断了。
这六道中,天道福报特别大,寿命极长,性情柔和,是心地平和善良、积过大福德的人的去处;阿修罗道是修过大福报,但脾气不好的人的居所,这一道条件较好,但其众生心不清净、极好争斗、战争不断,男性阿修罗长得很丑陋;人道好坏参杂、苦乐相间;畜生道痴愚,生存艰难;鬼道大部分没有福报,往往数年乃至数百年得不到一口水、一点食物,长受饿渴,那种特别自私、一辈子不做任何善事的人几乎都入了鬼道,因为其福报在人世间已经消耗完毕,又没有培养新的福报;地狱是恶人的归宿,苦难极重,一分一秒都度日如年,但地狱众生的寿命极长,往往以劫计(一大劫是一次宇宙生成到毁灭的全过程)。
六道之中,畜生道痴愚,只会凭动物本性行事;鬼道和地狱苦难太多,惊恐不安、极为痛苦、自顾不暇,很难有条件培养福报,更不说修行了;人道处在中间,修善做恶可自由选择,就象刚浮出水面的人,上可通过修行入天道乃至解脱,下可沉入万丈深渊,万劫难复。
这六道的数量是个金字塔形结构,上层极少,每往下一层,数量是相邻上层的无数倍。比如畜生道中单是昆虫数量就是人类的1.66亿倍。所以落恶道的几率比落善道的几率大了无数倍。落入三个恶道要想再回到人道中来,比中500万大奖的机会少了几十亿倍都不止。这就是轮回的可怕之处,所以人要抓住做人的这一辈子好好修行,不然等落到恶道,等待下一个机会再回人道,那是太渺茫了。
有人认为下一辈子什么都不记得了,生活状态如何与现在的自我有什么关系?我们都不记得幼儿时期的事,那是否幼儿时期就与自己无关呢?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事,那么未来是否与自己无关呢?若问你一年前的今天都干了些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会茫茫然,是不是那时的我与现在我无关呢?轮回是个连续的过程,一生与下一生之间环环相连,如同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今年之我与数十年前之我,虽有改变,但还是过去之我的延续。每一生之间还是息息相关的。人道绝大部分不记得前世,但人下辈子继续做人的机率是非常低的。天道、部分鬼道与部分地狱道还是记得前世的,下一生轮回到天道,回看过去就侥幸自己以前修行修心;轮回到饿鬼地狱,回忆起前世,就只能后悔莫及、长受煎熬了。
轮回的动力是业力与心性,善业多且善良平和者入天道,恶业重且暴戾者入地狱道,其它道也是根据业力及心性而入的。业是佛教中一个独有的概念,换成上面说的一句话也许更好理解:心轻者入天,心重者入地。
入哪个道并不是谁说了算的,而是业力的自然运行。如同在万有引力的规则之下,空气浮在大地上面,铁核沉在地球核心,岩石在地壳,液态水在地表附近,根据比重,自然就这样分布,并不需要谁说了算。
这个业的轻重也与人的心态关系很大。但凡极端自私者,其心态与行为都会相对应,容易憎恨与伤害别人,占有欲特别强,那就是入恶道的种子;有的女人对待爱情动辄就是要死要活的,占有对方的欲望特别强,这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情与欲太重者,入畜生道的机率特别大。而心善者更多愿意为别人考虑,对自我的执着相对较轻,更愿意为别人考虑,也更喜欢做一些公益事业,这些都是入善道的种子。
轮回不仅仅局限在地球上,空间的远近只是众生的心感生出来的,在轮回之时,只有业力的感应,根本没有空间的差别,不管隔多少个星系,一念可至。这个世界毁灭了,生命就会在在这个世界之上的一些天道或另外的世界轮回不息。
佛不能干预业力的运行,佛陀只是老师,告诉我们业力的存在与运行机制,以及趋吉避凶的方法。听不听,该怎么做,选择怎么样的道路是各人自己的事,怪不了老师。同理,六道也是根据众生的业力自然感生出来的,佛陀只是观察到这些,告诉愿意相信的人们。就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但他不能改变这些规律。要是从房顶上掉下来摔伤了,虽然与万有引力有关,但不能因此归责于牛顿。

解脱之路
佛教中的解脱之路据称有八万四千种,此极言其方法之多,条条道路皆指向涅槃。比如观心、念佛、参禅、禅定、三密相应等等。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一些解脱方法还是不能不修,即四谛。这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佛教的最基本的基石。许多人念佛一辈子,最终功亏一篑,与此不能说没有关系。比如出离心都无法生起,如何往生?
四谛指:苦、集、灭、道,苦是生命无常引发的种种烦恼,集是苦生起的原因分析,灭是与苦相对的解脱目的、即涅槃,道是走向解脱的方法,即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分为七大类,计有三十七道品:1.四念处,2.四正勤,3.四神足,4.五根,5.五力,6.七觉支,7.八正道。
四谛是走向解脱的框架,三十七道品是个细化的修行的路线行程表,相关的佛教经典中有详尽的分析。
佛教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单纯是汉传大乘佛教中,大藏经与续藏中的经典就有一万多部。佛学典籍浩如烟海,理论博大精深,极为繁复。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尽其学。所以佛教各个门派也只是‘弱水三千,各取一瓢’。前面的介绍也只是脚下的一个路标,佛法还远在遥远的山那边。但学佛者也大可不必畏难不前。佛法万语千言,破一妄心。佛性非关文字。一语开悟者,古往今来,比比皆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字不识,在街上卖柴,偶然听人读一段《金刚经》,即契心法,后成一代宗师。参一句话头,念一句佛号成就者,更是多如繁星。
即使不求开悟,因在佛法中有对世界的根本认识,我们学习之后,也会大为受益。求富贵可得富贵之道,求安宁可得安宁之道,求长寿可得长寿之道,人类的许多需求,都能在佛法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大海无边,可各取自己需要的那一杯水。学佛的过程有很多的乐趣,最少也能修到心境淡定平和;修行到一定层次还有很多神奇的体验,自然生发神通。

佛法的神通
修到四禅或阿罗汉果,可得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
天眼通 天上、地下、远近、内外、昼夜,一切都能看见;
天耳通 天上、地下、远近、内外、大小、强弱,都能听见;
神足通 能在六尘境界中自由变化飞行的神通;
他心通 指的是能知他人心思的神通;
宿命通 指的是能知自已和别人前世事迹之神通;
漏尽通 指的是证到断尽烦恼了脱生死。
这六通当中,前五种神通修到四禅就能获得,悟了道也自然就有,但佛教并不特别重视,而漏尽通才是佛教修行之目标。
神通不能改变业力,也改变不了人心。佛是无所不知的,但从来没说过自已无所不能,要不然的话,以佛和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智慧大神通,世上就不存在什么地狱饿鬼畜生了,也不会有一切罪恶。我们也用不着这么辛苦的修行,只要佛和菩萨一伸手就帮我们解决了。自已做的业还得自已承担,佛菩萨要帮我们,也要我们的心与佛相应才行;修行也一样,佛只能教导我们、帮助我们,主要还是靠自已。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修行人显示神通呢?因为佛往世时,有一次目连犍尊者(就是民间说的目连和尚)显示神通带来一些副面作用,所以佛不允许在普通人中间随便显示神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威望

3149

金钱

32

贡献

中级会员

积分
3333
主题
33
回帖
170
注册时间
2009-3-10
最后登录
2014-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类别:佛教简介 | 评论(1) | 浏览(137)  佛教简介2008-09-24 00:46中篇
如何信佛
*受三皈依。
*受持五戒修持十善。
*多读佛教方面的书,学习佛学知识。
*在佛教的各种修行方法中选择一种修证佛法。
*弘扬佛法,劝人行善及发心信佛。

三皈依
*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佛法僧称为三宝,三宝齐全才是佛教。三宝是佛弟子敬仰和学习、依止的对象。受了三皈依就是佛门中人了。它是信佛和不信佛的界线。受过三皈依的人可得救护。据佛经记载,受皈依后身边会有二十五位善神护佑。
*皈依与受戒不同,受皈依后只有一个硬性要求,即只可信佛,不同时信其它宗教,而没有其它约束。如果不想信佛了,跟任何一个能听懂话的人说一句即可,没有任何不良后果。而且信过佛的功德如金刚种子,永世不灭,终受福报。
*信佛不一定要出家,也不一定要受戒。受过三皈依即为佛家弟子,受过戒者称为居士。信佛的人不能称信徒,因为佛弟子与佛是师生关系;而不是归附关系,更不是主仆关系。
*受三皈依要请出家人举行一个简单仪式。一般寺院皆可授皈依。

五戒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不杀生,杀戒最基本的是自己不杀和不指使人杀,杀的对像主要是人或动物。杀业成立要有三个条件,即有杀心,有杀行,被杀者死(或杀伤)。胎儿和父母通常缘分很深,堕胎的罪业往往比杀一般人更大,是非常重的罪。堕过胎的人赶紧忏悔,并多读诵和印送《地藏菩萨本愿经》消罪。持杀戒得长寿。
杀戒对应的是慈悲心。一个人以慈悲心来持杀戒,其福报是很大的。经书记载:有慈悲心的人将获得十二种利益,即福常隨身、臥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不丧、火不丧、在所得到、死升梵天。
慈悲心好象吸铁石一样,财富、亲情、名望、子女等等皆能自然而来。
吃肉无形中是参与杀生的,持杀戒最好是吃素。如果吃不了长素,那么有有两个办法可行:
a. 只吃三种清净的肉,即
  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
  二、不闻,我耳不听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
  三、不疑,不怀疑是为我而杀者。
b.吃花斋:花斋有好几种吃法。每月初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和月底三天吃斋的叫做十斋。每月初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月底两天吃斋的叫做六斋。这是最普通的两种吃斋日期,你可以随意选择一种。还有观世音斋(见附表)
消除杀业,除了至心忏悔,劝人不杀外,放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放生的福报,则是消病、消灾、长寿、求子得子、消除下地狱的罪报。《大智度论》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不偷盗,主要是不取非分之物,不收不义之财。偷盗的直接果报是贫困,死后果报则是成饿鬼。持盗戒得富报。
消除偷盗罪业,除了至心忏悔外,主要的方法是布施。
最好把偷盗的财物还给原物主,并求得原谅。
布施,最有益的当然是向佛门寺庙布施,把功德回给自已,舍一得万报;回向法界,得无量报。
其次是要向病人、穷苦的人及需要的人布施。舍一得千百倍的回报。
布施的对象是福田,布施如同播种,一颗种子必然会结出许多的果实,所以布施的回报远远大于布施的数量。
阻止偷盗或劝人戒偷盗,也有消除偷盗罪业的大功德。
注意布施佛门,要含恭敬心布施;布施贫困人,要含著慈悲心、平等心布施。
布施的功德主要在于发心大小,而不在于绝对数量。
3.不邪淫,不可与婚姻配偶以外的人行淫。主要是妨害社会家庭,损害人的灵性。报应是易落畜生甚至地狱。持淫戒得受敬爱报。
4.不妄语,妄语包括谎言、恶口(骂人的话)、两舌(三面两刀,挑拨离间之类)、绮语(淫秽的话,胡言乱语)。不诽谤佛法僧三宝;不做假证;不背弃誓约。持妄戒得受人信用报。
如何消除妄语罪业:除了真诚忏悔外,皈依三宝,称赞佛法,      传播佛法。那功德福报是非常大的。
5. 不饮酒,应包括吸毒在内,主要是不饮酒及吸毒,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而破以上四戒。持酒戒得聪明了达报。西藏莲花生大士还提倡不吸烟,因为烟能毁坏人的灵性,使修行难以成功。
犯以上五戒的果报是在世时损福、多病、多灾、短命、少儿女、贫困以及死后容易落入地狱、饿鬼、畜生道。

持戒
*受持五戒必须要由法师主持仪式.
*皈依佛教不一定要持戒,但持戒是非常有益的。受戒后持戒,得到的功德福利,也比不受戒而持戒大得多。比如未受戒但不杀生,只表示未做恶;受戒后不杀生,其功德却是非常大的。
*受戒后,即有戒神时时守护,不受意外及鬼魔的伤害。
*受戒可以选择受其中几条,而不受另外几条。以后逐步受戒。
*受戒后犯戒,多了一条破戒罪。破戒是重罪。如果受了戒以后想破戒,那就先‘舍戒’,告诉任何一个人(能听懂事的)都可以。这样就只有本身的罪业,而不存在破戒罪了。舍戒以后还可以再次受戒。轻微破戒可以通过忏悔销罪。
*有人怕受束缚而不敢持戒,甚至不敢受皈依。佛教的戒律正如法律与规则,懂法犯法与不懂法而犯法性质一样。比如前面有个黑洞,明明知道还要走过去,肯定掉下去;不知道而直走过去,同样会掉下去;不可能因为不知道就掉不下去。不敢受戒或受皈依而放心地胡作非为,当然是掩耳盗铃,自已骗自已。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
十恶: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
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五戒是止恶,能受持五戒的,可保人身不失(不堕恶道轮回)。再由五戒进一步,主动行善,修十善业道,来生可以生在天道,享受天福。修得越好,生的天道越高,福报越大。出于慈悲之心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今生就能改变自已的命运,而且是立竿见影;于下一辈子的福报尤其大。
做十恶的人,死后往往落在三恶道里。而且做恶越大,恶报越大。一旦落到地狱道去了,就有可能多少亿年都出不来,那样就很麻烦了。犯了五逆重罪必入地狱。(参看《佛说较量寿命经》、《佛说十八泥犁经》)

八分斋戒
上面的五戒十善都是为在家修行的人制定的,一旦受持是终生不变的。八分斋戒是佛为在家修行的人定的暂时出家戒律和斋法。
五戒是基本戒律,十善进了一步,八关斋戒更进一步。其功德非常大。
八分斋戒可以一日一夜受持,也可在六斋日受持(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月底两日)。其内容是: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非梵行(不淫,夫妻也不行);
4.不妄语;
5.不饮酒;
6.不著香花(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化妆洒香水戴饰品、不唱歌跳舞、不看戏看电影电视);
7.不坐卧高广大床(不坐沙发等好座具、不睡席梦思等宽大华丽的床)
8.不非时食(过了中午不能吃东西,可喝水)
八分斋戒犯五逆重罪的人不能受。
受八分斋戒的方法:
一般向出家人求受比较好,应在持斋戒日的清晨为正规,最少也应在中午以前。
没有条件的也可自受斋戒,方法如下:
焚香后念诵如下(弘一大师依《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所制):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僧;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它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功德法。(以上念三遍)
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清净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分三宝,是所归趣。(以上念三遍)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女自称优婆夷),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六不非时食,七不华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于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念三遍)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镜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念完后也可再加入自已的愿望。
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受下去了,那就要舍戒,向任何一个懂事懂话的人一说,便算舍斋戒。千万不要不舍戒而犯戒,犯戒是重罪。
受八分斋戒的功德
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是不可限量的。这里略说几点:
*受八戒者,除五逆罪外,其它一切罪业,全部消灭;
*《阿含经》中说: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六十万世不愁吃穿的果报;
*《四天王经》说,凡是受持此斋戒的地方,恶鬼必然远离,此处必定平安无事;
*《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
*受持八戒,即种了出世之因,虽生天上,必将涅槃,而得了生脱死。
《涅槃经》中记载一个屠夫,专门杀羊,后遇见佛的弟子舍利弗,即发心受八斋戒,经一日一夜,销无量罪,命终得生天上。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种飞灾横祸的人,必须受持八关斋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拨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1:50 , Processed in 0.17717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