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37848
在线时间12167 小时
阅读权限200
管理员
自由的灵魂
- 积分
- 100460
- 主题
- 5590
- 回帖
- 26311
- 注册时间
- 2003-4-10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IsaacZ 于 2010-5-20 21:30 编辑
作者: Happy
Gloglo上午晨读时为班上的小朋友领读英文课文(其实,我应该推荐他们读英文中的经典美文)。她还没有得意几天,就烦恼地和我说:妈妈,我们的同学发音很不好听,我让他们改,他们都不听,还笑我。
原因是这样的
Gloglo上午晨读时为班上的小朋友领读英文课文(其实,我应该推荐他们读英文中的经典美文)。她还没有得意几天,就烦恼地和我说:妈妈,我们的同学发音很不好听,我让他们改,他们都不听,还笑我。
原因是这样的:英文字“and”,许多小朋友都读[ander]的音,把“d”这个出声的辅音读得很重,听起来像两个字“and the”。Gloglo纠正大家,说那里没有一个“the”字。同学们都说没有读“the”,Gloglo怎么听怎么都有个“the”,于是就吵起来了。老师也说同学们没有错。Gloglo十二万分的不服气和不高兴,不想再领读了。
妹妹投诉的时候,Nini也说出她的委屈:妈妈,我们的同学将字母“C”读作[sei]的音,而不是[si]。因为很多时候老师要求大家选择ABC答案,Nini说C,同学们还会笑她,因为大家都读say-,连老师都读say-。为此,Nini选择在同学面前也读say,虽然她认为很难听,但是为了不被人笑话,只好同流合污。于是,大家都say-,say-,say-,皆大欢喜。
我听了以后很心疼,首先肯定两个孩子的发音是对的。而且,我自己也遇见过这种情形。在一次英语老师培训活动中,我听到老师们在唱英文歌时,总是在and 后面的那个词前加上一个the,不论是名词或是动词,很是纳闷,后来才知道是把and这个词读作and the,教她们改过来,对许多老师来说很困难,因为她们说:我们的老师以前就是这么教的,每个字母都要认真发音。比如,first,就读成firster,good就读成gooder。其实,"d"只要将舌头在上下牙齿中擦过,做个发音的表示就可以了。还有就是"C"这个发音了,很头痛,大家在念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时候,一般都不会错,但是在将"C"字单独使用时就有问题了。我的好朋友Susan Bothwell作为支持中国英语教学的志愿者,在中国教了五年英语,在清华大学工作过,她发现这是中国北方学生容易犯的发音问题。南方的学生则容易是"n""r""l"不分。
我安慰孩子们:嘿,你们没看到有人叫妈妈“黑皮儿”吗(一些人对happy的发音)。她们都笑了。可是,我也看到同伴对孩子们的影响有多大。Gloglo是一个外向直爽的孩子,路见不平都会拨刀相助,眼里不太容得下沙,所以她会说出来。Nini不一样,她不喜欢和人们起冲突,所以会采取妥协的办法。我不想她因为妥协,而同流合污,所以就和她们说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那里有一条河,如果喝了河里的水就会变傻。国王极力劝阻国民不要喝那河里的水,但是他们不听他的,还笑话他。结果,他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因为喝了一条河里的水变傻了。就国王一个人没有喝,当然,他还是聪明人。然后,一国的傻子们看到国王和他们不一样,就很担心:怎么办,我们的国王是傻子呢。于是想尽办法要使国王和他们一样。
故事有两个结局:A.国王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也喝了那条河里的水,让自己也变傻了,和其他人一样,一整国的傻子谁也不笑谁了。但是,国王有一次出国访问,别人看到他那么傻,很快,他们就被邻国给消灭了。B.国王觉得这样下去,他的国家将会灭亡,于是他出去寻找解药,希望拯救全国人民。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一种气体可以消解河水中的毒性,并能治愈国民的愚昧。于是,他在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将气体散发在空气中,让人们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都清醒过来,重新变得聪明了。他救了一个国家,也救了自己。
我让孩子们选她们喜欢的结局(还好没有"C",呵呵!)。当然,她们选了B。我接下来的工作是要找她们的英语老师,反映这些情况,让老师来告诉全体同学,那些字词应该怎么读。希望这是解药吧。
同伴的影响,同伴的压力,一直也是我很关心的问题。在国际学校上学时,许多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和本地学校的学生在一起玩,因为怕学到不好的习惯。作为父母,当我看到孩子的一些朋友有我们不喜欢的习惯和做法时,也会想不要让我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可是,转念一想,孩子成长的环境,将来面对的人和事,绝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控制的,与其逃避躲闪,不如顺势指导。我们的责任是选择尽量好的环境和同伴给孩子。然而,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社会,他们要遇到的人将各种各色,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们身边的朋友,以及孩子们交往的细节,因势利导才是上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