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程经验总索引TVMW5/小日本5 索引【视频转换】小日本4/TE4XP 索引【视频转换】TAW4 / TDA3 索引【DVD打包软件】
Nero 索引DVD-Lab 索引【DVD打包软件】编解码器 索引 【必读】固顶帖011号
查看: 1534|回复: 0

按世界标准中国到底有多少家庭是合格的中产阶层?

[复制链接]

68

威望

5637

金钱

234

贡献

高级会员

积分
6922
主题
291
回帖
1901
注册时间
2010-2-18
最后登录
2018-5-14
发表于 2014-3-20 11: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编者按: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中文网刊文指出,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中产,就资产而言,基本的标准是“有房有车”。但是,很多年轻人却认为自己的房子、车子都是贷款买的,在银行都欠了一屁股账。如果要算一算资产和债务,自己完全是“负资产”──所以“被中产”一词不胫而走。


      中产阶级,用英文表述,是“Middle Class”。如果直译,应该是“中等阶级”或“中间阶级”。在中国,可能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中产阶级这个词似乎为官方刻意回避。猜测中,也许是因为在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译成了“中产阶级”。
  在中国正式的官方文献中,标准用词是“中等收入群体”,这就把与社会分配相关的关键词限定在“收入”上,其实也就是将“财产”的概念排除在外了。但是,用社会学理论诠释现代社会,中产阶级这个概念是回避不了的。最先是在学者中,对社会分层和阶级分化进行讨论。在新世纪的最初10年中,从对“和谐社会”的讨论引出了“橄榄型社会”的话题,即一个稳定的社会其结构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的,即处于两头的富裕和贫穷的阶层都应该尽可能地小,而处于中间的中产阶层则应该尽可能地大。按社会学的理论,这样的社会才能保持动态的稳定。
  社会学界关于中产阶级的讨论,引起了媒体的兴趣。媒体的广泛报道,打开了国人的眼界,发现在世界上中产阶级还真是个“香饽饽”。那么,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呢?中国社科院陆学艺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的调查表明,1999年,中国的中产阶级约占15%;2008年,则已达到23%。于是,陆学艺提出,按此速度,如果每年增长1%,那么到2025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将达到40%,届时,“橄榄型社会”基本形成。但是,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却在中国引起了普遍的不认同乃至反弹。尤其是年轻人,都说自己“被中产”了。
  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中产,就资产而言,基本的标准是“有房有车”。但是,很多年轻人却认为自己的房子、车子都是贷款买的,在银行都欠了一屁股账。如果要算一算资产和债务,自己完全是“负资产”──所以“被中产”一词不胫而走。
  首先,看一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调查数据,情况还真是不乐观。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中20%的“中等收入户”年收入平均是22419元,20%的“中等偏上户”年收入是29814元。平均到每个月,“中等”是1868元,“中上”是2485元。这样的月收入,似乎距离“有房有车”的中产标准,实在是差得很远。如果假设上述两个组别中收入分布都是正态的,那么,“中等”的月收入1868元就处在总体50%的位置上,而“中上”的2485元则处在70%的位置上,这样算,中国到底有多少合格的中产呢?
  其次,就国际经验而言,公务员和专业人员应该是中产阶级的中坚力量。一般来说,其职业声望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当前中国,这两类群体的职业声望都在急剧下降。公务员首当其冲,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何香久提案增加公务员工资,结果遭遇众多网友的抨击。何委员不得不感叹道:“现在群众和公务员这个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多严重。”专业人员中,教师和医务人员占多数。在最近有关民生政策的讨论中,有些发专家学者常常在网上被冠以“叫兽”、“砖家”。两会期间,更有一个讨论热点是“袭医”甚至是“杀医”。这些现象说明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都处于一种职业困境。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些社会群体实际上是在代人受过,他们正在承受社会公众对相关政策失误的不满乃至愤懑。
  界定中产阶级,从理论上说,有三方面的标准,即经济收入、职业声望和个人认同。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在中国社会中,中产阶级在这三个方面都处于一种非常窘迫的状态,这就导致了一个诡异的特殊国情──“被中产”。
  在中国,也有学者指责中产阶级“不争气”──“中国现阶段的中产阶级诞生于一个全面失范的转型时期,导致他们具有鲜明的犬儒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价值倾向。他们从来就不真的相信什么,既不相信民主,也不相信规则,同样也不相信市场,他们仅仅相信眼前的实惠”──但,这也许是一种误会。
  其实,总体上说,中产阶级并不是一种正义的甚至激进的力量的代表。之所以说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恰恰是因为中产阶级的惰性──保守、不愿意改变现状。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份不大不小的财产。按毛泽东对“中农”的评价,就是有很多坛坛罐罐,以至于怕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自己的这些坛坛罐罐被打碎。当这样的阶级阶层占社会的大多数时,社会当然稳定了。
  当然,中产阶级也有激进的时候,当他们的财产面临着被剥夺的危险时,他们会拼死相搏。众所周知,共产党打天下、得天下,靠的是翻身农民。这就是说,当土改使昔日赤贫无产的贫雇农变成有房有地的翻身农民时,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这才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所以,保护私有财产是一个社会的立足之本,而有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私有财产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小康”的概念,这是不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呢?所谓“小康”,就是“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而“中产”,其词义则是“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社会中等层次的社会阶层”。这两者之间有本质性的区别吗?借用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句型,今天是否可以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先真正“中产”起来?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本文作者唐钧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拨论坛 |网站地图|天天打卡

GMT+8, 2025-1-22 09:15 , Processed in 0.03810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