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程经验总索引TVMW5/小日本5 索引【视频转换】小日本4/TE4XP 索引【视频转换】TAW4 / TDA3 索引【DVD打包软件】
Nero 索引DVD-Lab 索引【DVD打包软件】编解码器 索引 【必读】固顶帖011号
查看: 1103|回复: 0

“校讯通”问世10年,该废?该留?

[复制链接]

9333

威望

718

金钱

1万

贡献

管理员

自由的灵魂

积分
100355
主题
5282
回帖
26254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24-11-7
发表于 2013-12-2 23: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南方日报



  今年开学以来,部分地市关于““校讯通””的讨论不断,南网网络问政平台也接到相关投诉。不少家长称“校讯通”“整天短信轰炸”,家长被变相强制使用等,有的还将矛头指向了教育部门的“不作为”。

  记者调查发现,2003年面世的“校讯通”,推出之初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实时联系。发展至今,其本身已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还多了一些衍生的信息化产品。正是这些产品,使家长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质疑“校讯通”的商用性,有的则认为“校讯通”拓展了家长的信息获知渠道。

  对此,有关教育专家建议,对于能够切实实现良性家校互动、有利于学生培育的平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同时也应搭建更加多元的沟通平台。目前,省教育厅一直致力搭建和推广“广东省校园安全管理平台”,该平台已经运行了4年多,初步实现学生定位、家校互动、校车监控等功能,一些地市也计划在该平台上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服务信息。

  十年“校讯通”,该废?该留?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程鹏 实习生 崔嘉祺

  麻烦的短信

  不仅部分家长对“校讯通”颇有微词,受访老师也感到有时的确会“左右为难”:繁复的短信会让家长感到“疲劳轰炸”;只描述分数、表现又会被指责为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有时编一条短信要斟酌很久,绝对是个技术活”。

  学生来到学校,在校门口刷一刷校园卡,家长的手机就能收到短信,告知学生已经安全返回校园;班主任通知家长假期的安排,只需编辑短信统一发出,省去一对一发短信的麻烦;科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孩子记不全也不要紧……

  2003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下简称“广东移动”)开发的“校讯通”平台开始陆续进入广东中小学校、幼儿园。截至去年,在全省2000多万中小学生用户市场上已达到较高占有率。其中,广州移动10年里通过“校讯通”服务103万名家长和12万名教师,共发出家校联系短信23.4亿条,覆盖广州1605所学校,中小学覆盖率达到85%,成为广州最大的家校沟通平台。

  然而,成立初衷为学校与家长搭建实时沟通平台的“校讯通”在发展过程中,在给家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逐渐衍生出了不少烦恼。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在广州市越秀区某省一级小学读六年级,每天至少要收三四条“校讯通”短信,“最繁忙的一天收了11条”。“有时不小心以为是垃圾短信删掉,错过了一些通知或注意事项,孩子回到学校就会被叫去‘谈心’。”

  “考试考得好不好,有时我们比孩子还更早知道。”梁先生是广州市天河区某省一级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表示“校讯通”有时就会让他很尴尬。比如,“本次语文测验全班有多少100分,有多少95分以上……有多少80分至90分……”,这样的短信往往会令与他一起看短信的孩子很受打击。

  不仅部分家长对“校讯通”颇有微词,受访老师也感到有时的确会“左右为难”:繁复的短信会让家长感到“疲劳轰炸”;只描述分数、表现等结果的“简单粗暴”的短信又会让家长感觉被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被指责“急功近利”。

  不仅是发送频率,就连发什么、怎么发也让老师们大费心思。

  “比如考试吧,很多家长还是想知道孩子在班里的次序,如果老师不说,也会有人抗议。”丹丹是一名从业三年的小学老师,她告诉记者,权衡之下,她采取较为隐晦的做法:只通报平均分和分数段。“但仍然有家长要求定位到孩子在班里的排名”。

  “有时编一条短信要斟酌很久,绝对是个技术活。”丹丹认为,几十字的短信即使再生动也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而且带有主观性,潜在的沟通成本比较高,比较麻烦。

  收费的争议

  “校讯通”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发短信,“家长助手”及“无线城市“校讯通”互动社区”等信息化产品也正开发上线。但该由谁来埋单、是否涉嫌垄断、家长是否“被自愿”等质疑一直未断

  自儿子上一年级,萧先生就办理了“校讯通”服务。通过每个月6元的“家校互动”服务,夫妇两人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

  “校讯通”无疑让家校沟通更便捷,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满足。尤其是经过不断发展,“校讯通”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发短信。目前“校讯通”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短信服务,发展成一个集短信、互动社区及同步课堂、家长助手等多种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信息平台。

  针对0-15岁孩子可能碰到的各种生理、心理、智力成长发育问题提供专门解决方案的“家长助手”,以及促进家长之间交流的“无线城市“校讯通”互动社区”等信息化产品,也逐渐开发、上线。

  “这些不同的服务,就要收取不同的收费。”虽然认同“校讯通”存在的价值,但萧先生对这些服务的收费合理性有着自己的理解。

  萧先生说,虽然每个月6元对一个家庭来说看上去不多,但如果家庭数量以百万计,一年下来就是数以亿元计的“蛋糕”。“这个蛋糕该由谁来埋单?如何才能合理?这是一个法理问题”。

  萧先生的意见也在不少家长的讨论中得到类似的反映。有家长认为,学校原本就有义务提供相关的信息,家长享有这些信息的知情权。

  “也就是说,如果学校认为这样的家校互动能取代传统的家访等方式,那么这就是属于正常的教育服务成本。”有网友指出,“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校的正常教育成本,应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而非让家长一方埋单”。

  垄断的质疑

  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得到的答复几乎如出一辙:校方并无强制要求学生或学生家长开通“校讯通”。但较真的家长却认为,“校讯通”有“行政推动”意味,使用方“被自愿”

  此外,也有家长把矛头指向了运营商的“垄断”行为。

  李先生夫妇用的是联通公司的网群服务,但在孩子入读小学之初就被告知“校讯通”的开办必须是移动的手机号码才可以申请加入。“结果,最后我们只能用我父亲的电话登记,学校什么信息都发到了爷爷手上,爷爷再转发给我们或者打电话给我们。”李先生说,“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原本学校应该做的事情,现在却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究竟教育部门、学校和运营商之间有没有利益关系?

  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得到的答复几乎如出一辙:校方并无强制要求学生或学生家长开通“校讯通”。

  在投诉比较集中的深圳地区,深圳市教育局也回应说,对于“校讯通”的使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明确的要求:一是要确保学生信息安全;二是不得纳入学校教育收费;三是要严格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使用企业市场服务产品,并依法加强对相关服务的管理。

  广东移动在给予南方日报记者的答复中也明确表示“‘校讯通’业务有具体的定制流程”,“在家长清晰了解了业务资费、业务内容、自愿开通的前提下,填写相关信息并通过合法合规的确认方式对业务进行定制”。

  然而,较真的家长却认为,“校讯通”有“行政推动”意味,使用方“被自愿”。

  广东某知名民办学校的家长今年9月开学初就收到学校的“一封信”。信上第一句就是“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安厅的统一部署,经试行,‘校讯通’系统为家校联系提供了即时、全面的保障,为了密切家校联系,建议您开通”。

  “这会令很多家长以为‘校讯通’主体是学校,是教育部门。”一名家长说,在这样的前提下,尽管随时可以“退订”,甚至从一开始就不开通“校讯通”,“但连通知、作业布置等,都通过‘校讯通’来进行,有谁敢不开通?”

  “这其实是科技的进步,也是需要。”多名受访家长承认,日益加大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对孩子的成长难以兼顾。“过去以家长会、家访、书面通知等形式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校讯通’恰好填补了这样的需求”。

  开发多元沟通平台

  ■解决之道

  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对于能够切实实现良性家校互动,有利于学生培育的平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其列入公用经费项目;其次,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应把“校讯通”等信息平台作为与家庭联系的唯一途径;再次,“校讯通”等信息业务的开展应充分考虑市场行为,不得统一组织、指定或变相强迫学生、家长使用企业服务;最后,随着教学管理手段不断信息化、网络化,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行规定与约束。

  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厅一直致力搭建和推广“广东省校园安全管理平台”。该平台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开发创建,是依托中国移动、中国联通(15.87, 0.06, 0.38%)、中国电信(53.73, -0.15, -0.28%)等运营商的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的包括手机信息、网络信息、校车实时监控(GPS)、学生电子围栏等服务在内的全省统一的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平台已经运行了4年多,初步实现学生定位、家校互动、校车监控等功能。目前一些地市也计划在该平台上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服务信息。

  在家长的期待中,新技术的应用为10岁的“校讯通”注入了新思路。“校讯通”是废还是存,该怎样继续走下去,仍备受瞩目。

  应有更多方式实现更多普惠

  ■记者手记

  存在是不是就等于合理?

  “校讯通”与微信、飞信、手机短号等一样,是现代通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在工厂、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它就是“厂讯通”、OA等,并无特殊。按照“谁使用谁支付”的市场经济原则,作为“校讯通”的使用者——学校,应为服务付费。

  “如果‘校讯通’已成为教学必需,那么是否可以将其考虑为学校设备设施一样统一备置和管理,实现财政支付?”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陈曦律师说,例如气象台、“三防办”发布天气预报、台风预警信息等,并不需要向接收短信的市民收费。

  除了收费合理性外,有家长还提出,如果享有这种服务的主体被单一地指向某一固定渠道,甚至某一企业,那么就很容易让人感觉当中“有猫腻”。

  事实上,除了“校讯通”外,家校联系的方式的确还有不少。在广州妈妈网上,不少网友提议学校可以给家长发送电子邮件、发纸质通知,或者班主任搭建QQ群、微信群。

  家长孙女士认为,如果有的家长难以上网或者不懂上网,教育部门可以使用稍微便宜的统一的短信平台,由教育部门和家长共同付费,“至少不能限定只有移动用户才能参与”,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猫腻”,也更普惠。


IsaacZ的发言中如果提到任何字母缩写或专有名词,在本论坛中一般都能搜索到。点此立即搜索点拨论坛。如有搜索不到的,请尝试搜索百度百科,或者跟帖提问。
发帖前请注意看置顶帖。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说明你的问题提错了地方或者提问前未先阅读版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拨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8 09:06 , Processed in 0.32411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