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37905
在线时间12211 小时
阅读权限200
管理员
自由的灵魂
- 积分
- 100569
- 主题
- 5293
- 回帖
- 26240
- 注册时间
- 2003-4-10
- 最后登录
- 2024-12-2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定义Web 2.0是困难的,所以就产生了很多混乱。有人从“Web”的角度质疑,有人从“2.0”的角度争论。最终这个问题变得像“什么是blog”一样,鸡一嘴鸭一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争越乱。所以Chris Anderson说,blog圈子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去概括blog圈子。他认为,Web 2.0缺乏清晰的定义正好是它的一个特性,而不是一个bug。
Tim O'Reilly仍然试图解释什么是Web 2.0(What is Web 2.0)。不过他换了一种方式,用例子来解释,而不是用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引申出某些Web 2.0原则。关键问题在于,Web 2.0不是一种技术升级,而是一种观念升级。下面是Tim绘制的一张图,就像太阳系一样,Web 2.0有着核心的原则,也有一些离核心或远或近的具体实践。
<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itlearner.net/article/UploadFiles/2005/11280921734.jpg" border=0>
在Tim看来,Web 2.0最核心的观念就是,“Web作为平台”。我想,其意义大概就像1980年代操作系统作为平台一样。与操作系统平台不同的是,任何人不拥有这个平台,Web平台是通过分享或参与体系搭建起来的,是对“集体智慧”的充分理解和利用,而不再是大企业的资源垄断。
下面的一些例子,公式化地表达了我们对Web 2.0的理解: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H scope=col align=right width=200>Web 1.0</TH>
<TH scope=col align=middle width=59></TH>
<TH scope=col align=left width=241>Web 2.0</TH></TR>
<TR>
<TD align=right>DoubleClick</TD>
<TD align=middle>--></TD>
<TD>Google AdSense </TD></TR>
<TR>
<TD align=right>Ofoto</TD>
<TD align=middle>--></TD>
<TD>Flickr</TD></TR>
<TR>
<TD align=right>Akamai</TD>
<TD align=middle>--></TD>
<TD>BitTorrent</TD></TR>
<TR>
<TD align=right>mp3.com</TD>
<TD align=middle>--></TD>
<TD>Napster</TD></TR>
<TR>
<TD align=right>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线</TD>
<TD align=middle>--></TD>
<TD>Wikipedia</TD></TR>
<TR>
<TD align=right>个人网站</TD>
<TD align=middle>--></TD>
<TD>blogging</TD></TR>
<TR>
<TD align=right>evite</TD>
<TD align=middle>--></TD>
<TD>upcoming.org and EVDB</TD></TR>
<TR>
<TD align=right>域名投机</TD>
<TD align=middle>--></TD>
<TD>搜索引擎优化</TD></TR>
<TR>
<TD align=right>页面浏览量</TD>
<TD align=middle>--></TD>
<TD>每点击成本</TD></TR>
<TR>
<TD align=right>screen scraping</TD>
<TD align=middle>--></TD>
<TD>web services</TD></TR>
<TR>
<TD align=right>出版</TD>
<TD align=middle>--></TD>
<TD>参与</TD></TR>
<TR>
<TD align=right>内容管理系统(CMS)</TD>
<TD align=middle>--></TD>
<TD>wikis</TD></TR>
<TR>
<TD align=right>目录(分类法)</TD>
<TD align=middle>--></TD>
<TD>tagging ("民间分类")</TD></TR>
<TR>
<TD align=right>粘性</TD>
<TD align=middle>--></TD>
<TD>内容聚合</TD></TR></TABLE>
Tim分别对Web 1.0和Web 2.0时代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了对比,如Netscape和Google、DoubleClick和Overture与AdSense、Akamai和BitTorrent等。他总结的Web 2.0的七大特性包括:Web作为平台、借力集体智慧、数据成为下一个Intel Inside、软件发行周期的终结、轻量级编程模式、超越单一设备层次的软件、富用户体验。他进而提出了八项Web 2.0设计范式:长尾、数据成为下一个Intel Inside、用户增添价值、网络作用作为默认值、保留部分权利、永远的beta、合作而不是控制、软件超越单一设备层次。
如果说互联网是通过大幅度降低信息获取的门槛,发掘出传统经济中被忽视的价值的话,那么Web 2.0则是借助用户参与体系,将上一代网络公司忽视的长尾的价值发掘出来。Tim说,借助消费者自服务和基于算法的数据管理,服务延伸至整个web——抵达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抵达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
Tangos也列出了他所理解的Web 2.0的四个核心特性:可重用的微内容、以用户(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社会性、用户参与的架构。实际上后三个特性应该算是一个特性,即开放的参与架构。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观念。观念的改变,有时候要远远难于技术的升级。
Undersound认为:“其实Web2.0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技术,而是一种态度:用户体验,资源共享,集体思维,平台开放。这些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没有想到而已。”其实不完全如此,因为Web 2.0对用户、对整个互联网产业是好消息,但对某些互联网公司,却是坏消息。比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线就一定不喜欢Wikipedia,收费的在线广告也一定不喜欢免费的Craigslist。O'Reilly Media的编辑Nathan Torkington就说过,Web 2.0在某种程度上很像日本的合气道,即用对手的力量战胜他们。因此,对有些人来说,Web 2.0确实是个坏消息。
Web 2.0的原则之一就是,与其相信自己的所谓优势,不如相信你的用户。本质上,这也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原则之一。我常常觉得,Web 2.0的实践者们一定是从自由软件运动中得到了某种启示和灵感。相信集体智慧,相信开放的开发模式,相信参与者越多质量越好等等,这些Web 2.0的原则,恰好也都是自由软件所崇尚的。因此我想,Web 2.0如果也算是一股潮流的话,那么它应该是自由Web潮流,或者叫Web的开放源代码。微软无法接受自由软件,是因为Windows、Office至今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和命脉所在。
因此可以说,Web 2.0是互联网原有商业规则的破坏者。贴着Web 2.0的标签,干着Web 1.0的事儿,这是投机。商业可以投机,但观念无法投机。看看他是想垄断还是想开放,想控制还是想合作,一切就一清二白了。
Tim的文章列出了七条他认为的Web 2.0公司的核心能力:
- 服务,而非软件包,具有高效低成本的可扩展性(Services, not packaged software, with cost-effective scalability);
- 控制独有的、难以再造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丰富(Control over unique, hard-to-recreate data sources that get richer as more people use them);
- 把用户当成合作开发者一般信任(Trusting users as co-developers);
- 借力于集体智慧(Harness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 从消费者自服务中产生长尾优势(Leveraging the long tail through customer self-service);
- 超越单一设备层次的软件(Software above the level of a single device);
- 轻量级的用户界面、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Lightweight user interfaces, development models, AND business mode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