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何同样格式、同样体积的两个源文件转成另一种格式后体积不同?(关于码率)
本帖最后由 IsaacZ 于 2010-10-19 20:02 编辑许多朋友对这个感到迷惑,IsaacZ简单解释一下。
分三种情况来说:
一、静态码率到动态码率
设源文件为
“A.dat” 是一个电子相册
“B.dat” 是一部动作电影
dat文件是VCD光盘上的视频文件格式,实际上就是MPEG-1编码格式文件的光盘表现形式。
A.dat 作为电子相册,每5秒钟更换一次图片,所以,5秒钟内的画面是一样的,但是编码时同样每秒钟都得到1150Kb的码率分配量。当这5秒钟被转换成KVCD、RMVB或MPEG-4(AVI)时,因为后者属于动态码率,所以当转换程序得到(解码)第一秒的图像后,一看后面的4秒和前面一样,就告诉负责编码的模块程序说:“后面的4秒和前面的一样,不用给它们分配码率了。”这样KVCD、RMVB或AVI文件就能用一秒的码率解决源文件5秒的内容,体积就大大地缩小。根据不同格式的编码效率不同,这种缩小彼此之间也会有不同。
再说 B.dat 文件,这是一个动作电影,片中多次出现奔跑、追车、爆炸、格斗场面,图像变化剧烈。大部分时间里,上一秒和下一秒之间的变化都十分巨大。这样在转换成KVCD、RMVB、MPEG-4(avi)时,转换程序会为每一个不同的画面分配较高的码率,体积自然要比 A.dat 转出的文件大得多。
二、动态码率到动态码率。
比如一个RMVB文件,本身即是动态码率,要转成同样是动态码率的KVCD和MPEG-4(AVI)。
因为 KVCD 和 MPEG-4(AVI) 的编码技术不同,压缩效率也不同,所以从RMVB转换得到的MPG文件和AVI文件体积也不相同。
三、动态码率到静态码率
网上下载的RMVB、AVI、MKV文件无一例外是动态码率,主要是为了以最小的体积传送尽可能好的质量。如果把它们转换成VCD用的MPG格式,则因为后者使用的是静态码率,转换时间和输出体积基本上只和源文件的播放时间有关。比如VCD光盘额定容量700MB,对应的播放时间是80分钟视频。
如上所述,不同格式的文件编码效率不同,所以同样的播放时间,文件体积可能不同;反过来,同样的文件体积,播放时间可能不同。
在这样的前提下,同样体积的RMVB、AVI或MKV文件,转成VCD后体积可能大有差别。
注意: 上面举例时说到后4秒与第一秒的画面相同是一种方便说法,事实上根据视频帧率不同,每秒的视频都会分成24、25或30个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称为帧,帧与帧之间又有差别,因此精确的说法应该是“后面的帧与前面的帧画面相同则不再分配码率”。详情资料请在本版搜索“帧”。
相关帖子:关于码率:CBR 与 VBR 的区别 豁然顿悟。
同样是rmvb,平均混合码率高的所含信息量也大一些 。是吧。 那是当然,编码方式一定的情况下,码率越高越清晰。 学习了。谢谢楼主。 长见识了! 又学了一点知识 知识无穷无尽啊 学习了:) 谢谢楼主。今天又学到东西了 知识点好多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