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中]如果蓝光等高清集团垄断了影音市场
本帖最后由 rzxx 于 2011-4-4 23:47 编辑我们普通人要想看电影听音乐是不是就要花更多的钱呢?
那么大的容量,现有的网络带宽共享就很难了吧。
一部电影搞得那么高清有必要吗?在里面找老婆吗?:) 不会。在技术领域,很难有真正的垄断。
新技术往往在最初发展阶段很贵,后来会越来越便宜。 纽约时报2006年有篇文章分析说搞高清的目的主要是经济利益。
原文如下:
纽约时报:不购买新格式DVD的三个理由
2006年5月15日 赛迪网
5月15日消息,上个月,东芝的HD-A1高清晰度DVD播放机上市了。这是电影、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巨头之间的格式大战首次在市场上激烈地展开。新的 DVD格式的兴起足以使人们有被玩弄的感觉。原来的DVD格式有什么错?原来的DVD格式能够提供清晰的画面、环绕立体声和廉价的内容。DVD电影目录非常多而且价格合理。DVD播放机的价格非常便宜,以至于82%的美国家庭至少有一台DVD播放机。消费者对电子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信任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对于电子行业的官员们来说,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一件事情:取消老的格式,开始采用新的格式。当然,这些官员们没有这样解释这个决定:“因为我们已经使正常的DVD播放机市场饱和了。”
电子行业的官员的确谈到了视频和图像的质量。DVD能够比普通电视提供更好的颜色和更清晰的画面。但是,没有高清晰度电视那样好。新的DVD格式的光盘能够存储更多的信息,足以用真正的高清晰度格式显示好莱坞的大片。
遗憾的是索尼和东芝同时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两家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高清晰度DVD格式,并且都组织了合作伙伴联盟。东芝的格式称作HD DVD,吸引了微软、三洋、NEC和新线(New Line)、环球等电影公司加盟。索尼的格式称作蓝光,加入这个阵营的有苹果、松下、飞利浦、三星、夏普、先锋、戴尔以及索尼、20世纪福克斯和迪斯尼等电影公司。
新的DVD格式的播放机能够播放标准DVD光盘,这是兼容性方面的好消息。但是,HD DVD和蓝光这两种格式之间互不兼容。
专家们最初认为,索尼的蓝光格式会赢得DVD格式大战的胜利,因为它得到了许多电影公司的支持,光盘的容量更大,而且PS3游戏机还可以作为蓝光DVD播放机。
但是,东芝有两张王牌。第一,HD DVD播放机现在已经上市,抢占了市场的先机。而蓝光播放机要等到6月末才能上市。第二,新的HD-A1播放机销售价格只有500美元,仅相当于最便宜的蓝光DVD播放机价格的一半。
对于早期应用者来说,500美元并不是你要付出的惟一代价。这种播放机速度很慢,开机需要一分钟才能启动,菜单的反应时间也很慢,新插入一个DVD光盘要用45秒才能得到FBI警告。遥控器简直是个灾难,按钮的形状完全一样,布局也不合逻辑。这种 DVD播放机的画面非常漂亮,不过要在3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机上才能完全展示这种效果。
总的来说,HD-A1播放机提供了精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响效果。那么,你应该买一台吗?不要买,除非你是有许多钱要烧的早期应用者。不买的理由是:
第一,普通人只能在大的高清晰度显示屏上看到画面质量的差别,而且要把标准的DVD信号放在旁边进行对比才能看出来。这个信号的差别没有VHS向DVD过渡那样大。
第二,对于一种崭新的技术来说,HD-A1是一种价格合理的电动刮胡刀,但是,严重缺少可用的刀片。在本月底,只有20个采用这种格式的电影光盘上市销售,价格为20美元至40美元。到今年年底,这种格式的电影光盘也只有几百个。
第三,也是最大的理由,你可能下错了赌注。事实上,这两种格式也许都不会在格式大战中获胜。大众也许认为标准的DVD还是非常好的。
人们应该等到价格降下来、电影目录丰富了和出现了一个单一的标准之后再购买这种新格式的DVD播放机。 现在网络已经十分普及,ISP提供的带宽也渐涨,许多人并不是通过购买高清碟片,而是通过挂机下载的方式来观赏高清电影。就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并非所有家庭都拥有高清播放设备,所以能从电脑显示器看到720P、甚至1024*576的准高清就已经不错了。 垄断是不可能的,占到一部分比例还是有可能的,毕竟高清视频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你看过了DVD后,还会看VCD吗?
高清视频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下载的,高清播放器也不算太贵 不是已经有硬盘播放器了,下载高清用硬盘直播还更适合我们。现在用PS3播蓝光大多是这样,下载时间长了些就是,严重些就是花半个月下载一部电影,真正花钱买蓝光碟的很少 回复 1# rzxx
一部电影是否需要那么高清,我想这也是各有所需,一般我们在意的是电影情节,能清楚就行,以画质或收藏为主的发烧友也是存在的。我第一次在分享PS3影视的论坛看到别人分享的电影,一部部都是50G,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 享受高清音像应是人的一种普遍倾向和追求,如果条件允许,这也是一种精神愉悦。高科技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必付出代价。但现在的设备费用确实是不低,下载的时间又过长,奈何?奈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