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TMPGEnc DVD Author打包KDVD如何避免重新编码
本帖最后由 极乐使者 于 2011-4-2 09:50 编辑刚用TMPGEnc 4.0 Xpress做了9个文件的测试,输出格式选择的是“输出MPEG文件”:
1.同样参数下,发现只有“流格式”是“mpeg2”时,导入TMPGEnc DVD Author3才会显示“SR”,体积变化不大,但音频是mp3时会变大,原22M,导入显示30M,mp2和杜比只大2M。
2.“流格式”是“mpeg1”导入TMPGEnc DVD Author3全部显示“FR”而且体积爆增。
3.同样参数下,“流格式”是“mpeg1”的比mpeg2的要大。mpeg1:22.09M,mpeg2:21.81M。
4.同样参数下,无论采用什么音频格式,转换出来的体积几乎一样大。所以大家还是用DVD规范的音频格式“杜比”吧,采样率一律是48000哦。
由此说明,“输出流类型”只能选"MPEG2",“流格式”也只能选“mpeg2”,不过不用担心,至少我们还是可以修改分辨率来制作“披着DVD外衣的VCD”。
大家发现没有?在TMPGEnc DVD Author3导入非标准mpg文件时,如果把第一个文件的位置调一下,下面的容量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TMPGEnc
DVD Author会根据第一个文件的码率对整个轨道的文件进行渲染,这是因为非标准mpg文件采用的是动态码率,采用同样的参数,转出来的文件码率不一定相同,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信,大家可点击节目轨的“设置”查看视频和音频的码率变化,当你把第一个文件的位置调换后,节目轨的“设置”里视频和音频的码率会根据第一个文件的码率发生变化。所以在打包时,最好把码率差不多的放同一节目轨,一般采用同样参数转码的文件变化不大。如果有的音频是128Kbps和64Kbps的就应该分轨道放置。
附“披着DVD外衣的VCD”参数:
在输出格式时选择“输出MPEG文件”
输出流类型:mpeg-2节目(VBR)
视频设置
流格式:mpeg-2(必选mpeg-2,否则打包显示"FR",且体积增大。)
大小:352*288
宽高比:4:3
帧频率:25
码率调整模式:固定画质(VBR),最大比特率:1200,最小比特率:400,画质:65(根据源文件画质调,源文件越清晰则越小,DVD一般设60-70就好)
视频格式:PAL
DC精度:8(值越大码率越大,画质越高)
音频设置
流格式:杜比数字或MPEG-1 Audio Layer II(即mp2)
抽样频率:48000(必须是48000,否则打包时TMPGEnc DVD Author会重新编码)
声道模式:立体声
比特率:128(可自由选择)
GOP结构
GOP最大帧:15(选0或超出15在菜单模拟时会提示GOP过长)
其它的默认即可,把转好的文件导入TMPGEnc DVD Author3打包,就能做出“披着DVD外衣的VCD”啦。明白原理,大家可以自由设置参数,不过好像使用“固定画质(VBR)”转出来的画质比较好,另外“动态检测精度”选“高精度”应该也可以提高画质,不过速度可能就慢点了。 本帖最后由 IsaacZ 于 2011-3-16 20:59 编辑
关于GOP太长,点拨论坛对它的优劣有更多讨论。后来者可直接搜索:GOP
相关帖子:[原创] 如何避免DVD打包软件对添加的MPG视频源文件进行重新编码(转码)?关于红色FR 本帖最后由 Hiroshi 于 2011-3-16 14:52 编辑
用TMPGEnc 4.0 XPress把素材转换成mpeg格式时,导出视频格式流一定要选择mpeg2,
否则导入TMPGEnc DVD Author3会出现"FR",这个说法有道理。
补充一条,标准的VCD格式也不存在问题。
把以上做的mpeg2(比如352*288)和vcd-mpeg1(比如352*288),
分别用TMPGEnc DVD Author3打包做成DVD。
观察它们的vob文件会发现;
文件类型都成为mpeg2-program
视频格式,mpeg2(比如352*288)是mpeg-2,vcd-mpeg1(比如352*288)是mpeg-1。
音频格式相同。
相反,如果把有些非标准的mpeg1(mpeg1格式流,比如352*288)导入TMPGEnc DVD Author3,
也能非渲染地做成DVD,
它们的vob文件是mpeg-2,
视频格式是mpeg-1
所以,导入TMPGEnc DVD Author3的素材一定是mpeg-2节目(VBR)才会"SR",
这个说法不妥当(当然用小日本编码的mpeg有这个限制)。
很难理解TMPGEnc DVD Author3的智能渲染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
本人的经验证明,用小日本软件编码的mpeg再用小日本软件打包,基本上不存在问题。
很多来历不明的素材就要当心了,用小日本打包就不怎么适合。 不错的经验,学习了 本帖最后由 lijianwen 于 2011-3-17 17:36 编辑
此文大部分不妥当,按照原文条款一一说明我自己的观点:(本人用TAW4测试,而非TDA3,但差别不会大)
1. DVD标准向下兼容MPEG1,但对TAW4须是固定码率,正常编码的MPEG1导入TAW4,一律显示蓝色SR,VBR编码的显示FR。音频是MP3时候,因为MP3不是DVD标准,软件要重新编码,音频参数自行改变,体积随之改变,这种改变正常;
2.MPEG1(编码正确)导入TAW4,全部显示SR而非楼主说的FR,体积暴增就无从谈起了;当然,352*288隔行、352*288NTSC制式之类错误素材和VBR不在此例;实际上,自己制作DVD素材,必是MPEG2,拿来的素材,MPEG1的大部分来源于VCD,都可正常导入TAW4并显示SR。
3.楼主第三条,一定是在固定画质条件下测试的,因为MPEG2压缩比MPEG1压缩略微高效,出现些许体积差别,但在固定码率条件下,体积是相等的,这很容易理解;
4.楼主第四条,音频的码率是设定的,跟格式无关,设定码率一样,体积就是一样的;
在同一轨道中,如果有多个素材,软件显示SR,但音频格式不一样,软件会自动调整到较大码率的那个文件的码率和音频格式。----但这不要紧,你可以手动设置整个轨道的音频参数,把码率改小。 用小日本编码的mpeg1规格的素材,
文件类型一定要设定成mpeg-2 program,视频格式为mpeg-2,
否则导入TMPGEnc Authoring Works确实要重新编码(出现FR提示)。
这一点,楼主没有错。
可能软件的默认设定就是mpeg-2,所以大家不会在意输出格式。
小日本和别的软件不一样,一般提示了红色,就很难变成蓝色。
打包时除了尽量把素材归类分配,以及用单轨单节的方法之外,
很难找到有效的纠正(把红色转成蓝色)方法。
希望和这方面有经验的朋友磋商,提高水平。 我用3导入BD文件都行,为什么一定要SR,自己导入文件后设置好比特率大小,视窗大小就好了,哪来那么多话哦 回复 6# Hiroshi
MPEG1,貌似开始时候是不支持动态的,否则1995年诞生的VCD就应该是动态的了。
MPEG1,在TAW4中显示蓝色的正确编码方式是“码率固定”。
KVCD比较特殊,它就是VBR方式的MPEG1,幸好它是用Nero直接刻录了,不用打包,要不在TAW4中就应该是红色FR。
既然要做DVD,编码输出选MPEG1,那是糊涂。 TDA3 和 TAW4 会将所有MPEG-1素材变成CBR平均码率,因此无法做HDVD或KDVD,除非重新编码为MPEG-2。 TDA3 和 TAW4 会将所有MPEG-1素材变成CBR平均码率,因此无法做HDVD或KDVD,除非重新编码为MPEG-2。
IsaacZ 发表于 2011-3-16 21:35 https://www.dianbo.org/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CBR平均码率,怎么解释?
是不是最后得到的vob是(VBR),而不是(CBR)?